第03版:理论

思政教育数字革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教育效能

□ 刘 奎 黄 丹 元 源

数字化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正在重塑各行业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格局,而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也正成为破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引擎,推动数字技术与思政育人场景深度融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针对性的实际效能,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使命。

建设系统性思政育人资源

在高校思政教育整体布局中,教育资源建设处在基础性、先导性的关键位置,是后续育人工作得以高效开展的基石。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构建具备鲜明数字化特征的高质量思政资源库已然成为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必要举措。例如,在红色文化教育板块,高校可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制作以党史为蓝本的互动式短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观看视频并完成互动问答;开发“红色故事100讲”音频专辑,借助碎片化传播形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以数字化方式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学生心田。

在课程思政建设领域,高校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组织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优秀教师携手共建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库。例如,理工科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在资源库中融入科学家的爱国奉献事迹及其严谨的科学精神;文科教师则可深挖学科背后的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自信教育。这些整合后的育人元素可作为学科教学与学习的拓展资料面向师生开放,推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另外,高校可开发数字化党课、心理辅导视频聊天窗口、直播创新创业课等内容,实现对散落各处、形式多样的育人资源的深度整合,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

优化数字教学工具应用和场景

在数字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传统思政课堂大篇幅文字叙述的教学方式已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产生较大偏差,更桎梏了思政课堂本应具备的思想启迪活力。对此,高校应充分应用数字教学工具重构教学场景,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目前,许多高校正布局沉浸式思政教学场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思政课堂。北京理工大学建立的沉浸式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整合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显示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教学场景。如在“重走长征路”项目中,学生可借助设备直观感受长征路的艰难困苦和红军的坚毅勇敢;在“脱贫攻坚”项目中,学生可体验大凉山悬崖村的上学路变化,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加深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另外,思政课教师可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例如,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的弹幕讨论、实时抢答、意见投票等在线互动功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参与课堂。

搭建在线平台及网络思政社区

利用数字技术,高校可搭建智慧思政平台,并以该平台为载体实施在线思政教学等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可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搭建思政慕课集群,通过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开放式学习生态,将思政课堂从固定的物理空间延伸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知识传播的全天候覆盖,使思政教育实现伴随式的成长引导。高校也可以聚焦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育人,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整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认知特点、心理状态等一系列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育人方案。例如,当某大学生表现出校园活动参与率极低、课程考勤率不达标、作业完成率不合格等情况,系统会自动对该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评判和分析,并警示辅导员等思政教育者对该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指导。

此外,高校可建立和运营网络思政社区。高校可让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化身网络思想领航员,在青年聚集的社交媒体平台打造专属思政社区,突破传统课堂中的师生角色边界,通过精选时事热点、分享学术前沿成果、发起思辨性话题等多元形式构建平等交流的对话场景,鼓励学生展开理性讨论并催生深度的思想共鸣,从而使网络社区成为培育理性思维、塑造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场域。

培育数字化素养与协同育人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思政教师作为育人工作主体,其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效果。高校可聚焦数字化环境建立思政教师数字化素养培育方案。在知识维度,建立包含大数据分析、智能教学工具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模块的数字化课程群,帮助思政教师快速掌握信息检索、资源整合与内容重构技巧。在技能维度,建立虚拟教研室,鼓励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模拟,并在限定学期内完成公开课项目。在素养维度,通过建设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档案袋,将数字伦理、数据安全意识培养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在短视频思政、VR红色研学等创新教学中坚守育人初心。

除了培育数字化素养,高校还要注重引导思政教师与其他育人主体协同,如推动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组建课程思政共同体,建立跨学科在线协同备课平台,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嵌合。

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对时代变革的积极回应,也是牢牢把握育人规律的有效举措。未来,高校需持续探索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在坚守思政育人工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发挥数字技术的工具价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思政话语体系。

(作者均系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讲师)

2025-05-2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656.htm 1 思政教育数字革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教育效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