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春华
5月16日,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在围绕“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然资源部发挥“多规合一”改革体制优势,提高城市空间治理能力、服务和保障民生、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会上,张兵表示,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着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通过7年不懈努力,完成了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基本形成。
国土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作为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于2022年10月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全局安排,为支撑国家战略落实提供空间保障,具有重要历史性、标志性意义,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
“结合《纲要》编制,截至目前,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夯实了国家战略落实的安全底线。”张兵表示。
同时,重要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京津冀、黄河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实施,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报批阶段,中部地区等区域的正在加快编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结合实际开展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一张蓝图”逐步落地见效
《若干意见》建立了“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总体规划,区域(流域)和相关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覆盖城乡、陆海等各类区域的详细规划。目前,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个‘1’的基础上,各层级统筹和综合平衡交通、能源、水利、住建、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空间需求,形成‘1+N’的工作格局。”张兵介绍,最近,自然资源部正在重点推进耕地保护、国土绿化等自然资源领域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引导,在“一张图”上统筹协调耕林关系,消除矛盾。
此外,自然资源部在持续推进详细规划的改革完善。详细规划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核发各类规划许可的唯一法定依据。要依托“一张图”,确定各行业项目选址、空间形态和用地规模,确保用地不冲突、空间不打架,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加快推进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已经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定地位。据悉,国土空间规划法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正在加快修改完善。此外,浙江、宁夏、海南以及南京、宁波、大连已出台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积累了丰富的立法实践经验。
“为了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政策,通过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改善营商环境,向市场释放了改革红利。”张兵说,近期,三条控制线的管理办法将出台,对“三区三线”进行合理优化,给予地方一定的弹性空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任务,自然资源部正在加快研究出台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
国土空间治理向数字化转型
“从‘静态管理’到‘智慧治理’,自然资源部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检评估,解决规划管理、自然资源中的突出问题,真正让规划活起来、把资源管起来、让大家用起来。”张兵说。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在国家中长期和“十四五”科技规划中部署国土空间规划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已建立了16个国土空间规划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应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自然资源部以及广东、浙江、杭州、武汉、深圳、长沙等地方自然资源部门探索部署人工智能本地化大模型,积极培育“数智规划”。
张兵表示,自然资源部将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的政策供给,指导各地结合人民城市建设,组织开展丰富的规划实践,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