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能源周刊

防灾减灾 共筑水电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 张莉婧

5月12日,“第四届水电开发与防灾减灾科普论坛暨创新赋能水电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共同主办,以“创新赋能防灾减灾,助力新时代水电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水电、水利、交通、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130余人重点围绕流域水电开发、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安全风险防控等议题开展交流与研讨。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声安在致辞中指出,水电工程安全涉及工程安全、流域安全,甚至公共安全。尽管我国水电行业在防灾减灾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面对。

一是极端气候频发,导致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水库调度、大坝防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一些水电工程开发运行面临高烈度地震区或地质灾害多发的影响,工程抗灾设计和管理难度陡增;三是水电工程需统筹发电、防洪、生态、供水等多重目标,灾害防控需更加系统化、精细化,解决好多目标协同难题;四是必须加强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控制工程的耐久性等问题带来的工程风险。

提升行业防灾减灾能力方面,郑声安建议,应从“深化防灾减灾科普内涵、创新防灾减灾科普形式、强化水电工程防灾减灾技术创新、推动水电高质量发展与防灾减灾协同共进”四方面着手,助力水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统筹发展与安全角度,高坝大库属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大坝安全风险不仅关系到工程效益本身,而且已成为影响全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周建平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央资金投入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补助资金245亿元。累计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41594座,实现安全状况及时掌握、风险隐患精准识别。到2025年底,计划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1.94万座),其中大型约80座,中型约480座,小型病险水库约1.88万座。此外,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2025―2027年)》,计划三年内对200余座大中型、4800余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余波看来,做好水电工程防灾减灾工作,应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水电工程安全防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水电防灾减灾技术进步;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水电工程对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余波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水电工程防灾减灾的科技水平,提高工程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我们要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水电工程,打造智慧水电创新高地;进一步加快智能建造、灾害模拟推演等核心技术突破,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集团首席技术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杜效鹄对《防汛抢险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发展报告》进行了权威解读。他指出,防汛抢险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处于行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防汛抢险技术装备产业规模将逐步壮大,未来将围绕坚持需求导向、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引领,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研发体系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好工作,筑牢新时代防汛抢险技术装备防线。

2025-05-1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463.htm 1 防灾减灾 共筑水电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