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硬科技”将迎来新风口

□ 本报评论员 王春华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将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透露,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此次官宣预示着相关文件或将很快出台,“科技板”上线不远了。

要读懂“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的价值和深意,我们不妨从四个基本问题分析入手。

一是,债券市场“科技板”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为科技型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的一个债券融资平台,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二是,为什么要推出债市“科技板”?这要从我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说起。

近期,DeepSeek、Manus等AI产品的爆火,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威力。但是,能一夜出圈、一上来就赚钱的科技型企业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要熬过早期研发烧钱顺利进入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并不容易。资金能不能到位,是科技型企业能不能跟得上的关键。

目前,科技型企业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初创企业用股权置换,引入风险投资机构,但这样势必导致创始团队的股权稀释,可能会影响未来决策和发展。二是通过银行信贷融资,但由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没有担保物、抵押物,更没有正规的信用评级,很难达到银行的硬性要求。

同时,在传统债券市场里,面向企业的融资,不管是企业债还是公司债,初创科技型企业同样没有立身之本。因为,能发企业债的基本上都是国企或是城投平台,能发公司债的多是上市公司、大的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初创科技型企业想发债很难。

于是,债市“科技板”呼之欲出。三是,债市“科技板”的发债主体是谁?谁是直接受益者?

潘功胜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将被支持在债券市场“科技板”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具体而言,第一类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可以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第二类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可以直接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第三类投资经验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可以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显然,通过债市“科技板”平台募集来的资金,最终的流向只有一个,就是科技型企业。政策给予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对于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之大、决心之强。

四是,谁能投资“科技板”债券?从官方信息来看,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个人则可以通过理财、资管计划、基金等间接投资,分享创新红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科技创新债底层资产的主体是科技型企业,企业的特性就决定了,它是高风险、高收益型债券。

总之,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后,微观层面,将促成科创企业等多方共赢;中观层面,将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宏观层面,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六年前的科创板开板,到债券市场“科技板”即将上线,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持续增强。可以预见,在一片充满生机的“试验田”里,新兴产业欣欣向荣,科创企业争奇斗艳。

2025-04-2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321.htm 1 “硬科技”将迎来新风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