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 本报记者 付朝欢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

在当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如何评价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宏观四角”是重要观察指标——

看增速。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看就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是5.3%。

看物价。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

看国际收支。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9%。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连续16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从主要指标来看,一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3%、5.3%、4.2%、4.6%,分别比去年全年回升0.6、0.3、1、1.1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盛来运在评价一季度经济运行表现时,还给出两个维度的观察——

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创新动力持续增强。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协调发展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民生保障持续加力。

市场活力和信心增强。前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和今年以来扩容加码的增量政策叠加发力,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连续两个月回升。从实物量指标来看,一季度货运量、快递量同比加快,有力有效支撑了经济增长回升向好。

(相关报道见2版)

准确看待物价低位运行态势

“3月份价格的下行原因,主要还是一些商品价格季节性的回落和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短期冲击的结果。”盛来运分析道。

这两年,无论是居民消费价格(CPI)还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都在低位运行。盛来运分析说,“既有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变化的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影响。”他表示,要全面客观看待近期价格的低位运行,中国价格的波动运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CPI涨幅2%左右,目的在于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盛来运表示,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价格的回升。扩大内需的同时,还要统筹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关系。此外,规范市场秩序,改革市场价格运行机制,防止过度“内卷”。如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措施,都会有利于促进价格水平的合理回归。

存量和增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两重”“两新”政策增量扩围,支持力度更大、补贴范围更广。各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推出了细项政策,含金量较高。

盛来运表示,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他将其概括为“五个有效”——

有效促进了消费回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幅度较大。其中,“两重”“两新”政策,尤其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仅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这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有效拉动了投资增长。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了到位资金的改善和项目的推进。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去年全年为下降2.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有效促进了工业生产。政策促进了消费增长和投资加快,必然会促进企业加快生产。比如,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包装专用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都是两位数。另外,新能源汽车增长45.4%,充电桩产量增长26.3%,带动了工业增长。

有效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生产流通起来以后,经济循环更趋活跃。尤其是今年出台的一些增量政策,促进房地产回稳和股市活跃的效果也比较明显,整个市场活跃度提升。

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促进了经济回升,市场预期也在改善。3月份PMI是50.5%,连续两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是50.3%,也在景气区间。

“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更大程度释放政策潜能。”盛来运说。

以提振消费为例。盛来运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认真落实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减负担,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

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4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将如何影响二季度乃至全年的中国经济增速?

盛来运认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具体来看:

一是经济有基础,内需有支撑。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续15年稳居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经济发展底盘稳、基础牢。同时,中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巨大,现在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市场成长性好。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空间都非常大,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市场多元化,出口有韧性。近几年,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正在下降。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而我国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由2018年的19.2%下降到2024年的14.7%。

三是转型有成效,新动能增强。过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2024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左右。新动能不断成长,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是应对有经验,政策有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了大风大浪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我们将会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增量政策,丰富的政策工具箱是应对外部的冲击和挑战的保障。

五是制度有优势,人民有信心。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在面对外部重大挑战时,可以高效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应对。另外,中国企业家敢闯敢拼,中国人民智慧勤劳,都是我国应对巨大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底气。

基于以上判断,盛来运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后期的走势以及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2025-04-1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1165.htm 1 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