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扩大高质量供给,《方案》中的“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聚焦医疗、养老、文旅、汽车等领域,扩大优质消费服务与消费产品供给。
张颖熙表示,银发消费、国货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兴领域是未来消费升级的重点方向。“从目前的市场供给来看,消费短板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比如医疗领域,面临康复医疗的供给不足,以及养老领域的床位缺口还较大等问题。此次《方案》围绕相关领域作了详细部署,有望推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
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收入超150亿元、一些热门演唱会一票难求……可见好的产品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核心是需要有令消费者满意的商品和服务提供。据介绍,《方案》从以技术牵引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以业态融合推动消费供给创新、以品牌引领推动消费品质提升三方面推动消费升级。
可见,“新”,是《方案》中另一个关键
字。《方案》针对文体旅游消费、冰雪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消费新增长点,提出一系列举措。
“技术革命通过产业链重构创造新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技术渗透至消费端,推动产品智能化(如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年均增长25%)、服务个性化(如健康管理类App用户规模达4.3亿),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正向循环。“以自动驾驶为例,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开放L4级路测后,带动车联网设备需求激增,仅2024年上半年相关硬件市场规模就突破200亿元。”王强同时也强调,尽管政策成效初显,但仍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技术转化率不足,建议设立“新型消费技术转化基金”,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二是存在监管滞后风险,考虑建立动态监管“沙盒”;三是区域消费失衡,需通过“新基建+消费券”组合政策,缩小数字鸿沟。
“总体来看,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松绑,构建‘供给创新—需求升级—产业扩
容’的增长闭环。未来在政策引领下,有望强化技术转化、动态监管与区域均衡,以实现新型消费从政策驱动向市场自驱的转型。”王强说。
做好服务保障营造安心便利环境
安全、放心、便利的消费环境有助于改善和提升消费体验和满意度,是促进消费活动实现的重要保障。
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方案》部署“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与“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从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着手优化消费生态。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蕴表示,针对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方案》从保障休息休假权益、鼓励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强消费维权和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城乡消费基础设施等方面,推动相关政策形成合力,着力打
造“有时间、有场景、有保障、有设施”的立体式消费环境,有助于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
比如,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方案》明确,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政策需减少消费提振措施落地实施的‘隐形门槛’,让惠民政策真正触达需求群体。”张颖熙强调,通过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适老化改造、消费场景数字化改造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整体来看,《方案》通过增收、优供、促环境三管齐下,有望系统性破解消费堵点。提振消费不仅是短期经济修复的抓手,更是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随着政策逐步落地,预计今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显著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刘春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