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收官之年 共谋新篇·全国两会特别报道03

安徽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3月3~6日,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会展中心举行。大会吸引了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科大讯飞等在内的300多家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将分享领域内最新发展洞察和创新成果。图为人们经过中国移动展区。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 本报记者华铭 张海帝

安徽如何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陈军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安徽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振了发展信心、增强了行动自觉、注入了强大动力,引领安徽走出一条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创新引领作用稳步增强。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区域创新能升至全国第七位,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不竭动力。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累计建成运行大科学装置4个,在建6个,预研谋划3个,形成梯次推进格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80%以上的安徽省科技攻坚项目由企业牵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达81.3%,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增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6家、产业创新研究院11家,安徽高等研究院组建招生;安徽省属高校与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专业点占比达64.9%,A类、B+类学科均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传统产业加速向绿向智发展。运用绿色技术、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煤电、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

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编制工业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能效清单,深入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升级改造;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345个,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0.4%。促进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攻坚行动、数商高质量发展行动,全省智能算力规模超过16000P、居全国前列。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2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突破千万台,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升至全国第三位。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持续提升。聚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至43.6%,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陈军告诉记者,安徽着力健全“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工作机制,“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居全国第二位,整车出口跃居全国首位,晶圆代工能力居全国前三位,显示面板产能居全国第二位。高质量建设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基地成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26个重大基地实现产值约1.2万亿元。

四是未来产业加速开辟新赛道。据陈军介绍:“依托创新资源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安徽着力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未来技术策源地、未来场景应用地和未来产业集聚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量子科技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世界前列,低空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安徽省构建系统布局体系,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地方性法规,印发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及支持政策,明确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7+N”重点培育领域;探索开展先行先试,筹建合肥量子科技、芜湖低空经济、蚌埠智能传感器、马鞍山视觉大模型等首批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应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方面先行先试。

陈军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将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强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资源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加快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03-07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0583.htm 1 安徽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