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前方记者 赵庆国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四个加力”抓好落实
记者会上,在回答“5%左右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时,郑栅洁表示,“今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经过综合研判、科学论证、系统平衡,稳慎提出的。在工作层面上,我们也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了扎实和充分的准备。”
郑栅洁表示,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安排,从抓好落实的角度,主要做到“四个加力”。
——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提振居民消费。比如,适应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
——把补短板和增后劲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扩大有效投资。政府投资方面。今年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国家层面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就达到5万亿元以上。民间投资方面。今年,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还将在铁路、核电、水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
——把培育新动能与升级传统动能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期,国务院常务会研究了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我们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郑栅洁说。
——把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深化改革开放。比如,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
“综合分析,我们制度有优势、市场有潜力、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底气,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我们对此充满信心。”郑栅洁说。
“更加积极”增强获得感
“‘更加积极’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一个词。”蓝佛安表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充分考虑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体现了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蓝佛安介绍,“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具体体现在以下5点:
一是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二是在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4%。
三是在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新增政府债券规模达到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四是在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同时,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引导地方提高发展质量。
五是在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今年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
“真金白银”提振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对提振消费作了部署,强调要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王文涛分析,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偏弱,有效需求受到制约,需求端是主要矛盾;服务消费主要矛盾是优质供给不足。对此,商务部明确,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统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推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王文涛着重介绍两项工作,一是以旧换新,突出“加力扩围、惠民升级”。
二是服务消费,重点是“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其中,对外开放方面,将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提升对全国服务业开放的引领作用,引进更多优质服务,提升供给质量。对内放开方面,将聚焦相关重点领域和民生关切,出台支持政策和专项举措,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同时,还将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组织开展促进服务消费的系列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生领域,郑栅洁着重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加强“一老一小”社区支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大对人口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将采取的措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清单。我们会一件件、一桩桩,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我们将研究制定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实打实支持提振消费。”蓝佛安重点介绍了财政部四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力度,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释放消费需求。二是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让居民收入更稳定、保障更扎实,增强消费能力和底气。如今年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超过3亿人将受益。三是加大对地方的奖补力度,引导地方提升消费环境,优化消费供给。四是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一项是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另一项是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财政对经营主体贷款分类给予贴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过去一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亮点很多,在国内外引发高度关注。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正在全面改造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郑栅洁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资金、人才、生态”,抓好3个重点:一是抓投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二是抓人才,持续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抓生态,持续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吴清表示,资本市场对促进产业和科技创新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科技创新企业越多越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吸引力以及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越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积极研究、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等。
潘功胜也谈到,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同时,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元;降低再贷款利率;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与财政协同,保持财政贴息力度;优化再贷款政策流程等。”
“集思广益”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正在把“十四五”发展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各项目标任务进展符合预期,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得到更广泛认可。“经过‘十四五’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进一步增强。”
郑栅洁介绍,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相关工作,重点包括: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与各方面共同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一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按程序提交明年全国两会;二是组织编制一批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我们将通过多种有效方式,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使规划更好体现发展所需、民心所盼。”郑栅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