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白雪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以三维肋片管烟气暖风器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构成的复合式空预器为代表的新一代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全新的技术路线开辟了节能降碳与防堵防腐相互协同的新空间。然而,目前对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热经济性评价尚存在计算方法不统一、计算结果各异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
为了完善不同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节能量算法,近期,国家节能中心举办“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暨节能量算法讨论会”,与会专家和嘉宾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针对不同的节能量算法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热经济性综合评价方法”可对不同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进行清晰直观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很强的实用价值。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提到,即便目前我国新能源装机已超过火电,但火电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仍占据半壁江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是能源“压舱石”。因此,提高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效果,实现煤炭清洁利用意义重大。
锅炉是最重要的用能设备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用煤设备。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是锅炉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也逐渐成为锅炉燃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闫勇哲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路径越来越多样化,我国通过积极推进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改造,锅炉节能环保运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节能量作为衡量各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重要指标,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算法。”
当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节能系统)已成为锅炉的标配,这直接关系到锅炉的性能计算。
西北电力设计院正高工张建中认为:“在节能设计方案中,机炉耦合程度的深化以及空气预热器与烟气暖风器耦合程度的深化,都涉及对设计边界条件及热力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这使得节能量的计算变得更为复杂,进而对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节能量的计算精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制订出为各方所公认的权威性的计算规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张建中看来,本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烟气余热的定义及内涵、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内涵、按“节能量综合考量法则”快速评估全厂节能量的方法、以热风温度变化作为余热利用系统锅炉效率的评判准则并据此直接计算锅炉节能量等均具有创新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可作为辨识误区和制订规范时的重要参考。
张建中表示,只有不断完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及相关计算规范,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助力我国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本次会议提出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热经济性综合评价方法”,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提出以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热风温度变化和冷空气进口温度差异作为锅炉侧余热回收利用效果及节能量的基本判据,给出了一种不单纯依赖排烟温度分析锅炉效率变化的新途径。同时,该评价方法提出了“等效排烟温度”的新概念及计算方法,为更加合理地计算排烟热损失提供了依据。
专家组认为,该评价方法可对不同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进行清晰直观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很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