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项目审批提速30%以上;企业直接经济成本下降12%,时间成本缩短57%;向社会公开10项办事承诺,出台各类创新政策50余项,7项成果在全省领先。这是湖南省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年来紧跟省委市委改革思路推出的“工作项目化”改革的最好注脚。该项改革已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目前正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全市机关全面推广。
作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主管部门,株洲市资规局如何在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中保障“最先一公里”的通畅?
株洲市资规局在深耕“工作项目化”改革中,最突显的成效就是通过模块化管理、团队化运作,专班合力攻坚,助推项目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株洲市资规局将市级领导联系的71个项目形成工作清单,立足规划选址、土地报批等9个关键节点进行任务倒排,针对堵点形成问题清单。
项目刚签约,一个用地报批服务专班工作群就迅速搭建,株洲市资规局相关团队负责人全部入群。
当下,中车双碳产业园项目已启动一期项目建设,这里将打造全球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制造与研发基地、双碳产业大本营和全国试点示范园区,产值规模超100亿元。该项目签约后,曾遇到一些“小麻烦”——在完成当年的土地供应后,相邻的株冶路、塘屋路两条道路却没有完成用地报批。
怎么办?多个业务团队组成项目专班,邀请业主单位、土地规控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来场“合力攻坚”,在两个月之内,完成了组卷上报、修改完善、补正资料等一系列流程,最终顺利通过审核。
“用地一直是我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项目专班管理模式真是让我们省心又省力。”中车双碳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感慨。
龙泉(服饰)智能制造产业园转型升级项目不符合用地报批条件,株洲市资规局立即组建项目专班,多次邀请相关部门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调规扩区这个法子,顺利破解了企业发展难题。三一集团智慧钢铁产业城项目计划总投资210亿元,首期项目用地约1180亩,从组卷上报到领取批单,仅用时1个多月,比正常报批时间节省半年以上,大大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
从源头上保障项目用地,从流程上加快项目进度,株洲市今年已为全市71个项目累计保障用地8130亩。
量身定做的专班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为“制造名城”夯实了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郭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