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福安探索多元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 雷津慧

近年来,福建省福安市创新建立一个平台、三种服务、N类资源联动的“1+3+N”多元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满足了精神障碍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康复需求,增强了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地区。

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专业化服务体系

推动建设福安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康乐家园),搭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平台。以“党建引领、社会参与、需求为本、提升服务、分类指导”为基本原则,组建“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专业团队,为处于稳定期(0-2级)的精神障碍人士提供精神慰藉、服药训练、心理疏导、能力康复、就业过渡、同伴支持、家庭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打造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服务体系。

深化“三种服务”确保精准化满足需求

加强在园服务。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日托照料,根据服务对象状况及福安市康乐家园特点制定训练计划,组织服务对象进行体能、社交能力、生活技能提升和职业技能康复以及服药训练等,开展小组活动、文娱活动、户外活动、手工艺制作及各类竞赛活动等。园内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针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或心理康复活动,同时帮助服务对象建立同伴支持、家属互助网络,可根据家属需要,为家属们组织相关座谈会或小组活动,帮助家属缓解压力,适当放松心情,必要时进行个案介入服务。

优化上门服务。主要为一些身体不方便不适合入园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采集服务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和服务对象病情、服药、睡眠质量、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并进行评估,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或心理康复服务。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帮助其链接适合且符合条件的资源,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科普精神病知识,提供情绪疏导以及精神病护理知识等。

完善线上服务。针对住址离福安市区较远的服务对象和初次访问服务对象及家属,了解服务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及服务对象病情、服药、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科普精神病知识,根据需求协助做好资源链接,有必要时可将线上服务转为上门服务。

联动“N类资源”汇聚协同化社会支撑

链接社会资源。联动各乡镇社会工作站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打造“志愿者+社工”的志愿服务模式,共同助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对完成康复计划、病情稳定、有就业意愿且具备就业能力的服务对象,经评估合格后,转介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或其他就业服务组织(机构)推荐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服务对象回归社会。

构建转介机制。为加强精神障碍治疗与康复资源的整合协调,经福安市民政局转介,康乐家园整合筛选由宁德市福安精神疗养院、各社区卫生院及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精神障碍患者名单,通过对名单进行筛查选取适合的服务对象。

强化宣传引导。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社区精神障碍科普知识讲座,进一步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精神疾病知识水平,强化家属的监护职责,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同时,发挥正面宣传和社区支持作用,积极营造对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尊重、接纳、关注、关爱的社会氛围,减少社会大众的歧视。

2024-11-2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9309.htm 1 福安探索多元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