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第136届广交会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主题

□ 本报记者 王春华

群英荟萃,万商云集。广交会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缩影,也是世界分享中国机遇的窗口。4000多家企业首次参展、首次设立储能专区、首次推出虚拟数字人……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正在举行的第136届广交会持续上“新”。数十万境外采购商在广交会线下逛展,见证“中国制造”向“新”而行。

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的第136届广交会(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24年10月15日至19日、10月23日至27日、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线下参展企业更多,线上参展规模更大,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大量涌现,本届展会多项指标再创新高。

广交会线上平台持续优化,首次推出虚拟数字人,并推出广交会App。线上参展规模更大,约4.8万家企业上传展品约375万件,分别比上届增长60%和50%,均创历史新高。

本届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设55个展区、171个专区;线下参展企业超3万家,新参展企业近4600家,既覆盖电子、能源等传统优势品类,还包括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本届展览三期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主题,广纳新质生产力。

总体来看,首先,本届广交会上的“新生力量”,展示了中国经济持续释放的活力。

本届广交会上,“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参展企业约3600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4000多家,通过各类国际通行认证的企业18000多家。这些“先进制造”不仅强化了产品的“高质量”,还展现出流程的“智能、高效和绿色低碳”。此外,在2024年广交会设计创新奖颁奖仪式上,共有120家企业的147件获奖,展现了“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拼创新、拼品质、拼品牌的强大实力与崭新形象。

“中国贸易新动能加速释放。”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日前表示,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广阔,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次,跨境支付“新”模式让流量变“留量”。如何将广交会流量变“留量”,是本届广交会的热点话题。中国企业在支付便利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广交会展馆内,银行柜台、ATM机、跨境支付服务商等随处可见。各家金融服务机构也在广交会上推出跨境支付解决方案和产品,全方位便利外贸商家出海展业。

总部位于上海的iPayLinks展位工作人员介绍,外贸商家最快1分钟就能在iPay-Links开通全球收款账户,支持港澳台和外籍法人/股东开户,可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持人民币结汇。当买卖双方都使用iPayLinks交易时,能达到贸易款项7*24小时安全合规实时到账,且无需任何手续费。

此外,客商多元彰显“新”兴市场潜力大。本届广交会上,客商的来源明显愈发多元。截至10月27日,共有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3.4%。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13万人,占65.6%,增长4.8%;金砖国家采购商4.1万人,占20.8%,增长2.2%;欧美采购商4.1万人,占20.8%,增长6.1%;中东采购商2.7万人,占13.7%,增长37.4%。境外采购商高度肯定高品质的“中国制造”,并表示广交会是其探寻合作机遇的重要桥梁,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绝佳舞台。

当前,全球安全格局更趋复杂,全球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世界经济贸易面临着巨大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交会的召开,彰显了我们对合作、互惠、发展、共赢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

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作为“中国第一展”,站在新起点上,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广交会历久弥新,背后的底气是“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韧性和潜力。

2024-11-04 第136届广交会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主题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8954.htm 1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