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

□ 本报记者 明慧

近日,在2024年第五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康居认证中心负责人马伊硕表示,要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然后就可以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四好”建设推动城市建设迈向和谐、宜居、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迈向城区碳中和。

“‘好房子’是一种追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好房子’。”据马伊硕介绍,国家采取一系列重要政策协同推进住宅和居住区建设,以提高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环境。2012年以来,以国际合作为基础,我国启动了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因地制宜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解决方案。2016年,超低能耗建筑被写入国家文件。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好房子”怎么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认为,这是个系统工程,是个应用场景,是个新产业,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赛道。它不仅会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对于扩内需、稳增长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好房子’就是要绿色、低碳、智能、安全。”马伊硕认为,绿色就是要健康,要综合利用绿色技术营造健康居住环境。绿色建设应注重6个“度”:对维度的要求是,在平面上,户型设计好、功能分区合理、具有灵活适应性,符合现代居住习惯,能更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在立面上,建筑体量、风格色彩等元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美观大方、赏心悦目。对高度的要求是,层高在3米以上,室内立体空间尺度适中,既不空旷也无压抑感,人在屋中心情舒畅。对温度的要求是,保温隔热性能好、室内温度适宜,即使不依赖取暖或制冷设备,也可实现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春秋季体感舒适。对湿度的要求是,室内空气湿度处于舒适范围内,既不闷热湿冷又不会过于干燥。对净度的要求是,室内空气清新洁净,灰尘、甲醛、细菌等浓度低,达到优质空气标准。夜间卧室闭门的情况下,氧气充足,能够满足健康睡眠需要。对亮度的要求是,室内自然采光好,照明设计合理。白天阳光充足、环境明亮,夜晚各功能分区亮度适合,让人感到温馨放松。

低碳就是要节省能源、使用惠民技术,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经济耐久要求设计建造品质有保障,且符合低碳节能要求,居民日常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则要求室内空间可方便调整,部品部件易检修更换,能很好适应居民全生命周期居住生活需求。

智能就是要便捷,运用数字化手段让使用更智慧更方便。在智慧响应和自动调节方面,要能使用语音控制、智能感应、远程操控,实现智慧化控制音视频、照明、窗帘、空调、安防等设备,甚至可以实现“君子动口不动手”。同时,能自动感知室外日照、温度、气候等变化,调节室内亮度、温度、湿度等,营造恒温、恒湿、恒氧、恒净的舒适环境。

安全就是要使用安心,提高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耐久性能,其中就包括本体安全和使用安全。本体安全是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性高、抗风险能力强、质量常见问题少。使用安全指的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电梯等设施设备运行使用稳定安全,能够实时监测、提前预警。事实上,归根结底就是能够有效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马伊硕表示,“好房子”更要有好标准。要完善“好房子”的标准体系,就要全面提高设计、材料、建造、设备以及无障碍、适老化、智能化等标准。“好房子”需要好设计。未来,将引导广大设计师精心设计好每一栋房子,尤其是要让每一平方米的空间都能够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好房子”需要好材料,下一步将着力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防水、环保等性能。“好房子”需要好建造,因此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广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等新型的建造方式,要像造“好汽车”一样造出“好房子”。“好房子”还需要好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康居认证中心将实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新房子要建成“好房子”,老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把它改造成为“好房子”。有了“好房子”,还要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2024-11-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8952.htm 1 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