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资讯

淳安县浪川乡深挖“稻+”模式蹚出共富新道路

□ 汪巧明 张小杰

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素有“浙西平原、农业强乡”美称。该乡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号召,因地制宜发展“稻+”综合种养模式,描绘了一幅以“稻”为主题的共富画卷。

小田变大田,焕发土地新生机。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素有“八山半田分半水”之说,生产模式以传统的“一家一户、分田分地、个体经营”为主,导致土地资源碎片化、分散化,难以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高的农业产出,浪川乡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退桑还田、抛荒整治、经营权统筹……4346亩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转变。截至目前,已建成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性强的高标准农田2754亩,为“稻+”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用地保障。

单一种植变综合种养,擘画增收新蓝图。稻蛙共生基地是该乡在探索综合种养模式上的有效尝试,通过“政府+村+企+农户”的合作种养模式,牵头1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邀请流动党员企业家返乡创办稻蛙农业,发动周边农户自愿加入,成立稻蛙产业共富联盟,通过建立“稻蛙共生”共富基地,规模化推进稻蛙综合种养。

目前已建成基地600余亩,今年共下苗9000余万尾,预计产量将达72万斤,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约1500余万元。此外,“稻鳅”“桑蛙”“茶蛙”等“稻+”“蛙+”综合种养模式试点均取得了不错效益。

一产变三产融合,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丰富稻蛙产品线,浪川乡投建“一只蛙”食品加工厂,开展稻蛙白条肉新鲜加工运输;打造“浪川有礼”“浪川十二稻蛙味”“美人腿”等区域品牌,研发创办蛙苗孵化基地,填补了当地蛙苗的市场空白。

今年,该乡新建50亩稻蛙共富工坊,开拓餐饮、研学、垂钓等农旅融合项目。初步测算,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00余万元。

农业兴、仓廪实、农民富,浪川乡在“稻+”共富上的持续探索,正让乡村振兴蓝图照进现实。(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人民政府)

2024-10-2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8869.htm 1 淳安县浪川乡深挖“稻+”模式蹚出共富新道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