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辉 龚洵芳
位于湖南省几何中心、资水中游的冷水江市,是湖南省县级市,总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享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湖南鲁尔”“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该市因矿而兴、因矿设城,曾为国家、湖南省、娄底市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如今境内铁矿资源完全枯竭,锑矿资源濒临枯竭,煤炭资源浅表层已开采完毕,进入发展“阵痛期”。
老树逢春发新芽,嫩黄浅绿不逊花。近年来,该市抢抓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机遇,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双轮”驱动,转型厚积成势,成效不断凸显,红利加速释放,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中,先后3次获评优秀等次。
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强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冷水江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实施以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引来“源头活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2023年,新引进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78亿元,获评湖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5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营收148.35亿元。
“我们主动对接融入娄底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部地区‘材料谷’战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电商物流等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创业表示。
光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高新科技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孵化园已进驻企业18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触摸屏产业链条,是华为、小米、蓝思科技、传音等企业的重要供货基地。盛通电子负责人表示:“我们有28条智能化生产线,每年可生产5亿颗高分子聚合物固态铝电解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设备、基站主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有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新能源产业前景可期,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利用采矿塌陷区、重金属污染区、石漠化地区等新建光伏电站,冷水江项目一期已并网20万千瓦;华润龙虎山100MW风力发电、新华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纷纷落地生根。
电商和现代物流产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近200家,全市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近30亿元,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湖南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
如今,最值得冷水江人骄傲的是,昔日炸山开矿“灰头土脸”,今朝高新园区整洁有序、绿景如画,仿佛置身花园。
在振兴实体经济上聚实力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冷水江市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强市推进工程、产业培塑行动,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品牌建设,推动钢铁、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精。
在闪星锑业、三A新材料、华科高新、鑫达耐火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锑产业、新材料(耐火材料)产业加快扩能升级。锑材料被纳入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税收贡献由2019年的0.1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亿元。三A新材料成为我国三大无机硅生产基地之一,母公司凌玮科技2023年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鑫达耐火生产的玻璃窑砖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等地,96A高级硅砖被认定为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在华科高新,公司上下正抢时间、抓进度、赶订单,一片热火朝天。“我们是国内最早、最大和最专业的为合金钢提供优质炉衬材料的企业,完全替代进口产品,打破了欧美垄断。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纳税862万元。”华科高新负责人介绍。
传统钢铁产业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培育竞争新优势。湖南博长控股集团冷水江钢铁公司向高端化转型,50万吨产能生产型材、950轧线生产100万吨板材项目已投产。湖南博长控股集团跃居湖南省民营企业第4位,长期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冷水江钢铁产业基本形成集群,以冷钢钢材为基础,经金弘再生资源、华丰再生资源等废钢企业回收接力,优化工艺,提高废钢加工能力至每年60万吨。经天宝实业、正通紧固件、天强金属制品、铸鑫五金等紧固件企业深加工,小螺丝、小螺帽等小产品做出大市场,年创产值超16亿元。天宝实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紧固件生产基地。
作为以工业立市的城市,冷水江市将工业资本、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引入农业领域,促进工业、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小水果产业被认定为冷水江县域特色产业,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目录,年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目前,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9家,娄底市级龙头企业57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5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冷水江市由“矿业独大”成功向三产协调发展转型,正加快构建“1+2+2”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4.9∶52.2∶42.9调整为2023年的4.9∶40.3∶54.8,矿业经济占比下降至3%。
在保卫蓝天碧水上添魅力
看得见蓝天、听得到鸟语、闻得到花香、留得住乡愁、品得出幸福,这是冷水江市近年来的显著变化。
该市大力推进“1+5”城市建设(以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城市为核心,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乡村振兴示范县市、现代精品宜居城市、生态修复样板城市、健康文明幸福城市),加快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迈进。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9年的80.8%提高到93.4%。
为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冷水江市按照“不欠新账,还清老账、标本兼治、有序推进”的思路,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项目100余个,持续推进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治渣,成功攻克砷碱渣处理世界性难题,实现砷碱渣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处理成本下降80%,入选“中国有色金属重大技术创新榜”。全力治土,充分利用已关闭的工矿用地开展增减挂钩,锡矿山地区累计修复治理污染、损毁耕地1100余亩。全力治水,建成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站14座,总处理能力2.9万吨/天,资江冷水江段水质全域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全力复绿,累计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2万余亩,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8%提高到2023年的65%。全力治灾,滚动实施锡矿山独立工矿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宝大兴危险塌陷区3166户居民全部搬迁安置。2021年,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列为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进行了推介。“矿区变景区”,锡矿山成功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湖南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全国首批、湖南首家地质文化镇,2023年游客量超过30万人次。
在推动创新开放上增活力
春江水暖,见微知著。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
冷水江市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持续深化相关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引用率、填报率、发布率与权责清单填报率、发布率、网上可办率均达100%;实行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梳理下放乡镇(街道)服务事项210项、村(社区)服务事项75项;政务服务可视化行动入选2023年娄底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秀典型案例。常态长效落实“三送三解三优”,深入开展“千人帮千企”“营商环境直通车”“工业企业提质扩能”等专项行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围绕经济增长、项目建设、环境污染治理、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民生保障等转型重点工作,冷水江市建立“红黑榜”工作机制,将争先意识不强、工作进度落后的部门单位列入“黑榜”,年度内单项工作三次列入“黑榜”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让位”。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3年减免税费及退税1.51亿元。深入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典型经验在湖南省、娄底市推介。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赶考路”,一条艰苦奋斗的“创业路”。冷水江市正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劲头,努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