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安徽加速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本报讯 华焘 记者华铭 日前从安徽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正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3年,安徽省在国家已开展的5次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全部获优秀等次,其中两次位居第一。同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中,安徽连续3年获“好”等次。

安徽省始终牢记国家大局,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徽启动“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工程,坚持稳定种植面积与提高单产并重,实现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800亿斤的目标。2023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30.16亿斤,创下“二十连丰”的佳绩。今年夏季,小麦总产量351.86亿斤,位居全国第三,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肉蛋和奶制品总产量达504.5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43.3万吨、蔬菜产量达1960.3万吨,“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截至今年7月底,安徽新增高标准农田140.2万亩,累计建成639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9%。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

安徽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现象。截至今年7月底,共识别监测对象12.4万户34.6万人,风险消除率为6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此外,安徽实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四个一批”行动计划,全省共有帮扶产业项目2.57万个。目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有194.8万人实现就业。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了3.1万个项目。

安徽省还致力通过产业振兴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推进“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产业链延伸,今年上半年,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631亿元,同比增长10%;绿色食品产业总投资额为3011.5亿元,同比增长29.6%。上半年,全省肉牛饲养量126.5万头,同比增长5.2%。截至7月底,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7063个,其中绿色食品5130个,居全国第二位;有机农产品1814个,位列全国第三。

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安徽省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构建起“1+6+20”的政策体系,每年投入30亿元用于打造具有徽派风格的美丽村庄。截至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精品示范村有411个,其中包括今年新建的211个;省级中心村9083个,今年新建85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8.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率100%,无害化处理率81.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5.8%,比“十三五”末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省出台了全国首个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承包期的整省试点方案,探索出一套延包“八步工作法”,并提出针对无地少地农户的解决方案,得到中央有关部门认可。此外,安徽还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成长,家庭农场数量突破32万家,居全国首位;农民合作社达11.5万家,排名全国第四位。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人均收入达到12174元,位居全国第十一位。

据介绍,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围绕“五千一万”目标,即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巩固拓展“千村万户”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实施“千万农户”二轮土地延包、培育“千亿级”肉牛产业、壮大“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安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2024-09-1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8334.htm 1 安徽加速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