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儿童心中扎根

——温州市瓯海区以“瓯海传戏”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赋能经济转型升级

□ 本报记者 赵庆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浙江省温州市是一座经济发达、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千年的瓯越文化既承载着温州的历史,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温州人勇于开拓创新。为了把这份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温州市瓯海区以“瓯海传戏”为主题,在全区推出“戏曲进校园(幼儿园)”等儿童戏曲传承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色彩斑斓的戏曲世界中领略戏曲之美,厚植文化自信之根。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瓯海区景山街道将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正在举办一场“戏曲进社区”活动。在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文艺工作者通过传授越剧经典曲目《游子吟》,为社区群众送上了一场视觉听觉的双重盛宴。记者看到,由于正是周末,演出现场来了很多人,其中有不少年轻人和孩子,看他们专注认真、一脸享受的神情,应该也是“老戏骨”了。

在景山街道的龙舟公园,有一处“婉韵戏曲文化驿站”,“坐镇”这里的潘婉婉出身于戏剧世家,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的弟子。在街道的支持下,潘婉婉以弘扬和传承戏曲艺术为宗旨,定期开展越剧表演、戏曲课堂等活动,成为连接传统戏曲和少年儿童的一座桥梁。

龙舟公园匠心设置了“戏曲幻境+戏聚景山+戏游瓯海+戏象万千”场景,引导入园孩子分步探索“入戏、玩戏、探戏、知戏、赏戏”五大场景,成功打造出沉浸式体验的儿童戏曲公园和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去年,共有22万余人次来这里打卡,切身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

景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奇灏介绍,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景山街道致力于基层文化建设,联合社会力量创新打造了戏曲文化驿站,每周都会推出不同活动。2022年以来,街道依托戏曲文化驿站,向央视、春晚等舞台积极选送优秀小演员,这些小演员多次登上国家级戏曲“大舞台”,进一步打响了瓯海儿童戏曲的知名度。

让戏曲形态“潮”起来,是“瓯海传戏”的一大亮点。瓯海深耕儿童戏曲阵地,厚植戏曲传承根基,做到“实景有台、场地有戏、教学有人”。此外,瓯海还以文化街区为点、温瑞塘河沿线为线、城市文化气质为面,将梧田老街、仙岩文化街区等作为实景戏台,让传统戏台融入现代生活,让群众对戏曲随处可感。

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最大的变量在于“人”。今天的瓯海,“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在政府、社区、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传统戏曲正在以各种形式走进校园、幼儿园:开办戏曲选修课,成立戏曲社团,编排戏曲歌曲、戏曲街舞等,传统戏曲成功走进瓯海十余所学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使戏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近期,温州上线了以传统越剧形象为原型的“瓯小柑”和“茶小花”,并推出传统名剧《五女拜寿》戏装的微信表情包,让全国网友直呼“萌翻了”。

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郑奇灏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我们将积极投身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景山建设的生动实践,与时代发展‘合辙’,与党政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积极探索实践产城人景共生共荣的‘景山式治理’改革新篇章。”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改革开放以来,千年商港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以小作坊撬动大行业,以小商品开拓大市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今天,温州正在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加快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在瓯海,富裕之后的人们更喜欢去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瓯海传戏”恰逢其时,它带来的文化软实力正在厚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瓯海以文化人,赓续城市文脉,以文化赋能“强城行动”,推动旅游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文旅大融合,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成就宜业、宜居、宜人的幸福温州。

2024-09-11 ——温州市瓯海区以“瓯海传戏”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赋能经济转型升级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8268.htm 1 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儿童心中扎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