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注入“金融活水”深耕县域经济发展

——记农行湖北省分行“三农”对公业务部挂职干部魏正

□ 刘月文

“魏行长要是回去了,咱们后续的重大项目推进和融资力度会不会受影响啊?”湖北大冶湖高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荣鑫看着办公桌上的项目清单笑着说。

话语中的“魏行长”,是来自农行湖北省分行“三农”对公业务部的挂职干部——农行大冶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正。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入行已13年,有11年信贷前后台从业经历。

2023年5月,魏正被交流至黄石大冶支行。他到任后发现,大冶农行整体发展态势好,但主要依赖于一些“大户”,发展结构较为单一。于是,魏正踏上了下基层走访、入企业调研之路。资金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魏正凭借多年的信贷经验,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力争每月促成一笔重点领域贷款落地,为当地重点项目按下金融“加速键”,注入“金融活水”。

魏正,认真、务实、行动力强,有口皆碑。当他得知大冶市要建设国家储备林,便连夜开会组建储备林金融服务小组,拟为客户提供从项目运作、融资方案设计到资金管理的“一站式”金融服务。针对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收益实现慢等特点,魏正带领项目团队加班加点,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吃透政策,深挖现金流,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经多方努力,最终成功投放黄石农行首笔“国储林”项目贷款。通过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整合了大冶刘仁八镇农村林地资源,有效盘活了当地林业资源,为维护国家木材战略安全、助力大冶“双碳”目标实现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冶市第一个渔光互补项目,吸引了众多金融从业者的目光。“在大冶,这个渔光互补项目是科学利用土地、开发清洁能源的典型代表,我们一定要服务好。”魏正在大冶支行华电大冶渔光互补项目营销会上定调。

华电大冶新能源公司拟建的“华电还地桥镇99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是将光伏发电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在光伏阵列的支架下进行渔业养殖。“渔光互补”的发电形式是对清洁能源和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项目节约资源,不改变土地属性,产生清洁电力。项目建设消息一出,大冶市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魏正带领项目营销团队,一方面与客户积极对接,商讨项目融资事宜,一方面与省分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成功获批贷款用于“渔光互补”电站项目建设。

有了农行的金融支持,项目进展迅速,不仅有效改善了大冶电网的能源结构,推动了大冶太阳能发电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还地桥镇百余农户增收,也使农行获得了华电(大冶)上下游客户资源,实现了企业、村民、农行“三赢”。

心系地方发展,潜心研究金融助力。魏正了解到,还地桥镇水资源十分丰富,水库众多,毗邻保安湖和三山湖,拥有水面近10万亩、精养鱼池2万亩。多年来,沿湖农户依托水资源优势,通过水产养殖及加工,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但是长期无序养殖、施肥养殖及水产品加工排废,加之常年水流冲刷,导致河道淤积,溃堤、崩岸时有发生,水系水草腐烂、水体富营养化,水域环境亟须得到治理。如何在对该水域进行水生态修复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覆盖修复成本,是生态修复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魏正白天沿湖调研,走访当地渔业养殖户和农产品市场,实地了解当地鱼类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求证各种鱼类价格;晚上回来梳理分析,以验证项目收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安排专人同步收集和准备项目贷款申报资料。在农行湖北省、黄石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农行大冶支行很快成功地为该项目发放生态修复贷款,用于该水域环境治理和渔业养殖。

在农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该区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部分水域已经开始规模养殖,通过生态修复,有效改善了当地水生态环境,推进了还地桥镇农业产业融合,促进渔业全面增质提效,为实现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为推进乡村振兴打好了头阵。

2023年,农行大冶支行累计获批项目贷款10个、金额25亿元,居湖北省农行县域支行首位,项目数量及审批金额均创下历年新高。

2024年2月20日,农行大冶支行被大冶市政府授予2023年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2024-06-14 ——记农行湖北省分行“三农”对公业务部挂职干部魏正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6667.htm 1 注入“金融活水”深耕县域经济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