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日照:奋力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省日照市后村镇竹园社区绿意盎然的茶园里,主播们开启了日照绿茶的直播推介。本报记者 刘念 摄

□ 本报记者 刘念

海滨生态市,东方太阳城。

作为一座黄海岸边的海滨城市,山东省日照市拥有226.35公里的海岸线、45公里的优质金沙滩,生态环境宜人。蓝天、碧海、金沙滩,已经成为日照市最亮丽的名片。这里不仅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太阳文化起源地。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考察调研,他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日照市委、市政府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实际,聚焦产业、乡村振兴、生态三个方面一体谋划,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强链延链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多地重点发力的方向。而聚焦航空航天产业的日照更是动作频频,向“低空经济”寻求发展。

在日照山太飞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标准机库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几架来自不同航空公司的客机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作为民航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日照瞄准这一新赛道展开谋篇布局——将航空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按照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和“1+N”通用航空发展模式,配套出台了21条支持政策,吸引了一批优质低空经济产业企业在日照落地,初步形成了航空维修、航空制造、飞行培训、航空研学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格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正加速起势成势。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上生长的背后,同样需要传统优势产业的向下扎根。日照之所以有着发展“低空经济”的底气与实力,离不开其在航空产业上的精耕细作。

目前,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落户有航空类材料、研发、制造、维修、运营保障企业10余家。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30余款无人机配套发动机,配件自研自产率达到90%以上,填补了中国专业无人机发动机领域的空白。日照山太飞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是全国首家同时具备大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定检维修能力的企业。不久前,中天无人直升机项目与阿拉丁无人机项目双双签约落户日照东港区,有力推动了日照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

毗邻日照机场的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布局的不只是航空产业链,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也是东港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聚区之一。

东港区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心研究绘制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精准“引进来”,形成错位发展、集群发展格局。

在山东凌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一批批产品走下生产线,被来自各地的客户拉走。“有了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凌越智能科技入驻园区后不到6个月就投产运营,预计一年产值8000万元至1亿元。目前,公司正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向车载大联屏导航仪表集成设备研发生产拓展。”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一些进驻园区的企业直言,他们之所以“能来”,而且“留得下”,良好的产业配套基础是打动他们的原因之一。正如企业经营者所言,东港区聚力打造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像一条富有“磁力”的链条,吸引了众多电子器件及零部件产业企业入驻。这条产业链已经聚集了皓诚电子、汇丰电子等企业数十家,“原材料供给-零部件加工-整机组装-产品销售”各环节全产业链贯通,“邻居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区就有配套方”的产业闭环正在形成。东港区并将服务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无缝衔接,“一条线”贯穿,“一揽子”统筹,“一盘棋”推进,聚合各方资源支撑产业链建设和发展。优势在这里持续做大做强,工业集聚发展全链条推进。

对标总书记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要求,日照市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说,东港区下一步将立足实际,加快构建具有东港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引育管用”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南茶北引”70年来,苍翠如海的茶园遍布日照。日照已成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

后村镇竹园社区茶园里,茶香四溢。几位采茶的村民穿梭在茶林间,采撷茶树上的嫩叶。分散在茶园各处的直播达人们,用身后苍翠的茶园和忙碌其间的茶农做背景,为直播间的网友们介绍各具特色的绿茶产品,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如今的日照茶园面积达30万亩,年产干毛茶2.1万吨,总产值40亿元,带动日照30余万人就业,形成了巨峰镇、后村镇、夏庄镇、潮河镇等一批茶叶特色镇。日照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优质茶产区。日照绿茶不仅保持传统的饮茶形式,而且打破单一的生产和销售格局,构建茶生产、茶食品、茶文化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据介绍,“日照绿茶”品牌价值达到61.2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金名片”、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正在茶园里直播的陈韵竹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之一。和她一样的七八个年轻人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家乡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谈起返乡创业的初心,她说,想用自己所学借助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手里的东西走出去,不只在日照、在山东,更希望日照农产品可以销遍全国、走向世界。“年轻人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是说只有在城市才可以实现理想,在乡村也可以。”直播带货正在快速成为实现农产品销售和创新农业品牌营销方式的重要抓手。在陈疃镇、龙山镇,一个个直播间通过镜头串联起田间地头与城市餐桌的通道,日照的绿茶、蜂蜜、蓝莓、哈密红薯、铁皮柿子、贝贝南瓜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山东,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把放出去的“风筝”收回来,加大回流在外本地人才的力度,有序引导本地大学毕业生回乡创新创业、农民工返乡家门口就业、本地企业家下乡投资“回馈家乡”,是日照市一直努力的课题。2023年以来,日照聚焦人才“引育管用”,探索建立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工作机制,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让更多的人才回到家乡施展抱负。

放眼日照,一大批和陈韵竹一样爱农村、爱农民、懂农业的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上书写着青春的独特篇章。为了培养更多农村实用型人才,日照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点对点联系,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采取“培育机构+示范基地+外出观摩”方式,分类举办专题培训班,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组织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培训产业振兴带头人42人、基层农技人员500余人次;招收公费农科生11人,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生态优美绿色低碳打造宜居之城

在太公岛一路的人行道上,道路两旁的树枝相错而生,织就出一网绿色天幕,为行人遮挡住炎炎烈日,只剩下那满眼生机勃勃的绿。

在沭河国家湿地公园,白鹭、赤麻鸭等130余种鸟类云集,时而在湖面上悠闲觅食,时而在高空展翅飞舞。享有“大气和水质状况的检测鸟”“环保鸟”美誉的白鹭在该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的大量出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东港区三庄镇的90MW集中式农光互补电站里,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正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该电站共流转丘陵薄地近5000亩,陆续种植四季银花、亚特红等金银花特色中药材900余亩,构建起“农光互补、绿富同兴”的格局。

近年来,日照以“绿”为底、用“心”作答,坚定践行生态立市战略,书写绿色发展的生态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阳光海岸绿道,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穿越松林、礁石、湿地,盘旋在日照的金沙滩旁,是一条休闲健身游览皆宜的绿道。骑行、慢跑、拍摄婚纱照、露营等,阳光海岸绿道不仅吸引了当地市民前来娱乐健身,更是外地游客的打卡必选地。绿道的建设,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带动了沿线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阳光海岸绿道沿线8个民俗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600多万元,比2020年提高了28%。很多村民开始转行从事民宿经营。“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擦亮‘生态日照’金字招牌,全力守好日照的每一寸海岸带、每一片沙滩,以实干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让广大群众在畅享‘蓝天、碧海、金沙滩’中拥抱幸福美好生活。”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表示。

2024-06-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6530.htm 1 日照:奋力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