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迈出富民强市新步伐

——陕西商洛市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 赵璟

陕西省商洛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陕西省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生态环境优美、生态资源富集。近年来,商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卫士”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在秦岭地区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着力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四难”问题,走出了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新路径。

聚焦陕西省委“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目标定位,结合商洛市实际,把“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争做示范”作为争做“六个示范”之一,将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列为全市重大改革事项推进。目前,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阶段性成效,被列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试点市。

强化制度建设,做实生态产品价值保障。争取省级支持。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列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要点》《关于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省委、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来商洛市实地调研指导,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相关部门先后来商洛市专题调研,给予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坚持市级主导。商洛市委把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等12个文件,建立“1+11”协调推进、任务清单、每月调度、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科技赋能、宣传引导、考核评价等8项制度机制,系统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体系。引导县(区)跟进。全面推行GDP、GEP双考核双评估,将试点工作作为县(区)委书记重点工作月度推进会重点汇报内容,全市7县(区)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重点改革事项,建立组织推进、协调落实等工作机制,因地制宜试点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修复、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产品交易和溢价增值的有效路径,以生态价值良性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业支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提质。发展特色农业。聚力打造特色农业强市,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菌果药畜茶酒”土特产,食用菌、核桃、板栗、中药材、肉鸡、冷水鱼、烤烟7个特色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认证绿色食品53个、有机农产品1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87个)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柞水木耳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商洛核桃”获欧盟、俄罗斯商标认证,丹凤葡萄酒入选中华老字号,商洛荣膺全国首个“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实现以生态溢价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发展绿色工业。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目标,打造市级循环工业园11个,发展尾矿资源利用企业93家、年消纳尾矿6300万吨,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柞水曹坪、山阳色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新材料、绿色食品和健康医药、新能源及储能、电子信息、康养旅游等产业聚链成势,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创新论坛、全国抽水蓄能产业发展论坛在商洛市召开。发展康养产业。唱响“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七县区获评“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秦岭康养清凉之旅等4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商洛获评全国唯一全域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市,丹凤留仙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柞水朱家湾村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着力破解难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着力解决“度量难”。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将生态资产存量与生态产品流量同步评估、生态产品供给与利用同步考量,推动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产品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同步关联,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和碳汇评估平台功能,在西北地区率先摸清生态产品价值家底。着力解决“抵押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镇安、商南等县成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生态e站,开发核桃贷、茶农贷、木耳贷、两山贷等绿色金融产品10个,发放“生态贷”16.14亿元,总投资15.1亿元的商州区EOD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库。着力解决“交易难”。设立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库,促进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资源与资本精准对接。完成全省首单420万元CCER林业碳汇交易,商洛电厂出售碳排放配额50万吨、交易金额3500万元。着力解决“变现难”。把握绿色健康的消费热点,突出生态产地的产品卖点,加强“山水商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培育形成柞水木耳、秦岭泉茗、秦岭冷泉鱼、洛味缘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洛南核桃品牌价值达到30.68亿元,柞水木耳品牌价值达到30.42亿元,商洛香菇品牌价值达到18.51亿元。

典型示范引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效。2022年以来,全市共总结形成57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29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优秀改革案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验在全国交流。其中,在生态物质供给产品方面,培育了“秦岭山水催生小木耳大产业”“生态茶+文旅康养”等17个案例;在生态调节服务产品方面,培育了“洛河湿地重现‘一行白鹭上青天’盛景”“‘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创建让丹凤更美”等9个案例;在生态文化服务产品方面,培育了“蟒岭绿道‘两山转化’的幸福大道”“终南山寨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等18个案例;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培育了“实现GEP自动核算,着力破解度量难”“四三机制破难题,助力青山变金山”等13个制度建设案例,为厚植生态优势、创新供给模式、提升产品价值、推进实现机制探索,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体悟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商洛毗邻西安,位于陕西连接东南部地区的大通道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优美,优势十分明显,其发展正处于价值兑现期。兑现价值,必须转型升级发展,逐绿而行、向新而生,加快形成更多绿色生产力。

(作者系陕西省商洛市委书记)

2024-05-26 ——陕西商洛市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6369.htm 1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迈出富民强市新步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