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7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秘书长蔚盛斌,湖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黎东辉等围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介绍。
力争未来5年经济总量再跨越两个万亿元台阶
王忠林表示,上个月,湖北省委召开全会,就“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以及总体思路、重点任务。
五个功能定位,就是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这是战略支点的责任所在,也是湖北要努力的重点方向。
为此,湖北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加快能级跃升,不断增强支点的战略支撑力。要巩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未来5年总量再跨越两个万亿元台阶。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支点的硬核竞争力。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做强做优“51020”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三是坚定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支点的要素集聚力。用好花湖国际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建强湖北自由贸易区等开放平台和中德、中法、中日等国际产业园区,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四是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增强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实施长江大保护10大提质增效行动,构建循环经济等10大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美丽湖北、加快绿色崛起。
五是促进协同融通,不断增强支点的辐射带动力。做强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加强与中部兄弟省份协作联动,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湖北更大贡献。
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蔚盛斌表示,近年来,湖北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举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健康中国考核位居全国第2位。
一是坚持大医疗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下大气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城乡一体、医防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坚持大健康观,人民健康水平得到新提升。聚焦预防、筛查、健康管理、治疗、科研攻关五个环节,深入开展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
三是坚持大人口观,人口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激励、养育减负、托育优化等政策,与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统筹保障。
四是坚持大产业观,大健康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湖北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持续推进康养结合、医养结合,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现代康养等产业,去年产业规模达到881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战胜疾病、守护健康的坚实支撑。
今年计划再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000亿元以上
黎东辉表示,去年全省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300亿元,今年计划再降1000亿元以上。
黎东辉介绍,湖北坚持把企业服务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务放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国“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实现三年三进位,2023年位居全国前列。湖北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聚焦流程再造,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中心,在全省推广“我要开超市”等52个“一事联办”高频事项、数量居全国第二,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业一证”,群众开旅馆、办网吧等,从办9张证到只需办1张证。在国务院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湖北连续两年进入全国“非常高”行列。
二是聚焦机制重塑,积蓄经济增长后劲。湖北创新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建立了覆盖项目前期、建设、结算、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一张网”,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平均120天压缩到67天。
三是聚焦成本控制,稳定企业发展预期。紧盯企业关心的融资、用能、用地、物流、中介等成本,在全国率先制定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操作流程图,使营商环境可量化可评价可感受。
黎东辉表示,下一步,湖北将深入开展政策强基、信用湖北、法治建设等“五大行动”,加快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