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心有归处 身能安住

宁波北仑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化治理模式,为集卡司机提供全周期服务

在北仑集运基地的“卡嫂”共富工坊,“卡嫂”李月芹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在共富工坊学做的手拿包等手工制品。 本报记者 成静 摄

□ 高敏

□ 本报记者 成静

浙江宁波舟山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央,被誉为“古丝绸之路活化石”,是目前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宁波市北仑区是宁波舟山港核心所在地,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他们是2.56万名货车司机(其中集装箱卡车司机2.16万名)以及他们的家属。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被亲切地称为“卡哥”“卡嫂”和“卡娃”。

2022年,我国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货车司机就属于其中一部分。由于流动性强、归属感弱,劳动形态比较“碎片化”,以及“长期在路上、时刻在网上”等特点,一度给北仑的城市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让他们增强归属感,更好地融入城市血液,成为了北仑的决策者们面临的一道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北仑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解决劳动者的问题必须以人为本。于是,近年来,北仑区以加强集卡司机关爱凝聚为重点,创新社区化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赋能推动集卡司机群体高质量发展,让集卡司机在北仑安居乐业,为这道新时代的难题交上了一份“北仑答卷”。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

北仑区委副书记、区委社会工作部长、区委政法委书记方飞龙告诉记者,集卡司机数量庞大、劳动关系不固定,为了将他们凝聚起来,北仑区紧扣基层党组织破题求解,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我们成立了由11个部门参与的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信息,形成了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党委主抓主管、成员单位协同配合、街道社区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

在建立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上,北仑区开展了“流动党员核查纳管”行动,并通过数据综合比对,找到集卡司机党员448名。由于集卡司机党员组织构架呈现扁平化、动态式的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特征,北仑区针对不同类型的集卡司机集中区域重点突破,把党组织建在了货运企业、集卡停车场和居住社区。

在北仑区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专门为货车司机提供服务的“甬爱e家”司机驿站,记者看到,大门口醒目地张贴着红色的海报,上面写着“集卡司机流动党员报到点”,下面是放大的联系人微信二维码。

方飞龙告诉记者,目前已有899名党员主动报到,共组建了22个“车轮上的党支部”。随着一个个司机党员扫码“归队”,如同水滴汇入大海,“车轮上的党支部”越来越强大,为工业社区的基层治理注入强大的组织力量。

找到组织的党员们也更加精神焕发,一腔为人民服务的热血有了归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52岁的山西人王战红,在北仑生活和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闲暇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来到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打打台球、看看电视。

记者来的时候,王战红正在和另一位集卡司机打台球。他告诉记者,社区的环境和氛围都特别好,让他有一种家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还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在集卡司机党员模范朱瑞申的鼓励和介绍下,2023年11月,王战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提起入党的初衷,王战红告诉记者,“由于经常跟朱瑞申这样的党员在一起从事志愿活动,我被他们冲锋在前、以身作则的精神所感染,同时,我也被他们在群众当中所受到的尊重所激励。所以,我积极争取入党。”

王战红所参加的组织叫做“红蚂蚁”志愿服务队,在北仑的物流社区里可谓“响当当”。司机们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园区秩序维护、驿站值班等自治服务超过5100小时,目前已经吸引了266名活跃成员、650名注册成员加入。

在物流工业社区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一个“荣誉榜”,根据志愿服务小时数对集卡司机们进行排序,王战红以72小时的时长排在第四位。尽管按照北仑区的政策,积分多可以享受落户、子女上学等优待。可是,王战红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自己也没有计划要在这里买房子落户。之所以积极去做志愿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纯粹是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王战红不是个例。方飞龙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壮大党员队伍,北仑区还实施了先锋引领工程,3年里共新发展司机党员18名,培育入党积极分子39名。而且,通过每年让1名司机党员带领2名骨干人员做好3项公益项目,成功获选全国、省级和市级“美丽货车司机”9名。

“我们的工业社区党建模式入选了《新华社内参选编》,‘车轮上的党支部’做法也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方飞龙说。

社区化管理

树立社会治理的“北仑典范”

原来的北仑,港区与城市的生活是交融的,日常有2万辆集卡车穿梭于港区和城区之间。集卡司机们自己租房,分散居住,卡车也分散停放在城区的30处停车场内。遇到外出办事,甚至就地停放,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交通、噪音、安全隐患等诸多不便。

为了破解北仑城区“集卡围城”难题,同时也为物流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北仑提出“两场一仓一中心”——港外集装箱堆场、集卡停车场、仓储设施、集卡服务中心提升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堆场、停车场、物流仓库以及集卡服务中心进行了合理布局,集中3年时间腾退67处堆场、30处停车场,新建6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打造了物流行业生产生活集聚区,让“集卡围城”成为了过去时,让货车司机集中安新家。

这可谓是一项改革性的“大手笔”。

走进柴桥街道的北仑集运基地,记者看到,一扇大门、一个院子,出入管理井然有序,门卫认真询问着每一个进入大门的人。大门里面,两边是名为“集安”“集祥”的2幢宿舍楼,两楼的中间则是公共空间,有“司机会客厅”、“卡嫂”共富工坊、健康驿站等场所,还有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几个老人正带着孩子在玩滑梯。

柴桥街道芦江工业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胡静亚告诉记者,集运基地共有808套司机公寓,都是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租金是一个月530元,目前稳定居住着主要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等地的2525名集卡司机及其家属。“我们的目的是为司机们打造一个‘港湾里的家’。司机们住在这里,卡车集中停放在旁边的停车场里。这里配套了吃住行以及金融等服务,司机和家属们的生活非常方便。”胡静亚说。

如果说集运基地是集卡司机们“有形的家”,前面提到的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则给了物流园区的司机们一个“无形的家”。

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党支部书记丁慈英告诉记者,社区一方面统筹各方面资源,丰富体育、休闲、购物、理发、食宿等生活便利服务,解决集卡司机衣食住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安全普及、技能提升、职业拓展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集卡司机群体参与进来,打破物理与心理的壁垒,与社区居民交流互动,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感情,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中。“刚开始来的人并不多,后来司机们发现,不论有了困难还是纠纷,都可以来找我们。我们能帮他们解决问题。逐渐的,越来越多的司机来到这里,他们也把这里当成了家。有的社区甚至实现了司机自我管理。”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265名集卡司机纳入社区化服务体系中。由北仑区两新工委、行业党委牵头,14家部门落实32名精干人员还组成了“运管家”服务队,每月驻点社区进行司机“面对面”,推出异地换证、证件年审等“上门办”服务事项35项,让货车司机有诉求第一时间想到社区。

“我们以提升集卡司机劳动获得感、生活幸福感为主线,将集卡司机群体管理服务纳入现代社区建设范畴,织密体现党的关怀、温暖心灵的服务阵地网络。”方飞龙告诉记者,结合集卡司机分布和从业习惯,目前,已经建成“甬爱e家”“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服务阵地100个,新建4个集卡停车场党群服务站并纳入社区管理,集党群、生活、政务等服务为一体的“15分钟司机服务圈”基本形成。

全周期服务

打造集卡司机的温馨家园

为了让集卡司机安身的同时也能安心,社区对集卡司机提供了全周期的服务。“今年以来,霞浦物流工业社区持续推动‘全周期’服务体系完善,重点在优化‘司机之家’功能布局、完善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作文章。结合集卡司机的业务需求,在社区内开设车辆维修、信息服务、ETC办理服务。结合集卡司机健康服务保障工作,今年又新推出了应急救援、健康智慧仓、AED救助、健康检测等‘一站式’集成服务建设,新投入建设资金90万元,已有18名集卡司机通过考核成功取得初级救护员资格证书。”丁慈英告诉记者,社区还以“司机之家”为主阵地,通过“点对点”为集卡司机提供“一窗式”业务办理,升级打造集休息淋浴、维权咨询、孩子照顾等一体化服务,同时,以“司机驿站”为辐射,以集卡司机入职、交友结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光荣退休等12个周期点为主线,为司机打造了“全周期”服务体系。

“我们积极推动的《货车司机全周期服务规范》作为浙江省团体标准项目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以‘全周期’理念服务货车的服务规范。”丁慈英说。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既然是“家”,就要照顾到“家人”。而且,本着人文关怀,社区除了为司机提供自身所需要的服务以外,也为司机家庭所需“操碎了心”。

在集运基地的“卡嫂”共富工坊,“卡嫂”李月芹正在低头组装保险箱传感零件。今年57岁的她来自黑龙江,曾在北京工作,退休后跟随开车的丈夫来到了北仑。

“我们就住在上面这栋楼里。白天我爱人出车的时候,我没事干就来共富工坊做点工作,这里时间自由,还能赚钱。”李月芹告诉记者,除了工作,共富工坊还每周为卡嫂们举办一次技能培训,教她们养花、做手工、扎染等技能,非常实用。

说完,李月芹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在共富工坊学做的手拿包等手工制品。她告诉记者,自己受到社区委托,目前是这个工坊的义务负责人,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她还获得了第40批“北仑好人”的称号,自己的获得感满满。

不仅是“卡嫂”,“卡娃”们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社区专门针对0~3岁的“卡娃”举办了“卡娃成长营”,请来专业的幼教机构的老师授课。针对假期来看望父母的“卡娃”,还提供“卡娃”假期托管等服务项目。

在集运基地,记者看到,墙上张贴着十大服务内容,除了“卡嫂”共富工坊、“卡娃成长营”等,还有满足司机会客、休闲需求的“司机会客厅”,帮助司机调解纠纷的“共享法庭”,帮助困难司机度过难关的“集爱”公益基金,帮助司机进行预约等服务的“易港通”客户端等。“这十大服务项目坚持党建引领,托起‘全龄友好’两端,通过生活、工作、娱乐、健康等方面,增强集卡司机的职业感、归属感、幸福感与获得感。”胡静亚说。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北仑,集卡司机们找到了党组织,还走进了社区,他们烦恼有人听、遇事有人管,身心得到安放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社区,主动为居民服务,实现了美好的“双向奔赴”,为新形势下妥善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问题提供了范例,也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北仑智慧”。


2024-04-22 宁波北仑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化治理模式,为集卡司机提供全周期服务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5766.htm 1 心有归处 身能安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