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陈晓 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坚持把质量与效益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点,破除制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发展活力迸发、独具特色。
御“风”而起,逐“光”而行——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引擎。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是山东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沾化区为主战场,占地面积40.38万亩,可布置光伏1270万千瓦、风电187万千瓦。2021年,该区成功申报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400MW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沾化区积极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变革,成功入选《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单位拟认定名单》。目前,沾化区已建成新能源项目装机总量192.59万千瓦。
智慧“枣”园,“枣”富家乡——冬枣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双增双提”工程,完善奖补激励政策,整合各类资金5.3亿元支持冬枣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引育尚亿食品、鸿腾食品等冬枣深加工企业30余家,实现兜底收购服务,带动枣农每亩增收800元至1000元。创新设计“一枣一世界”品牌新形象,“沾化冬枣”走向全国各地和海外11个国家地区,成功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2023年,沾化区全社会用电量15.49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32.97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的212.85%,实现了绿色电力全覆盖。全区沾化冬枣总产5.7亿斤,产业产值达55亿元,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达到1.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