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庆国
2021年,浙江省被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三年来,我们坚持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3月27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在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上说。
“三大差距”,指的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77.9%,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今天的仙居,活跃着这样一群特别的“共富生活委员”,他们奔波在蜿蜒的山道上、在丰收的田野里、在农产品产销的第一线,通过摸排市场需求、连通品牌渠道、对接共富工坊,帮助山区农户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山沟里的咸猪肉、土鸡蛋、山茶油、野蜂蜜等土特产走出深山,走向千家万户,托起了山区农户的增收致富梦。截至目前,全县311个行政村已经实现“共富生活委员”全覆盖,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约1.3亿元。
搭平台聚资源
探索组织引富“新路径”
一是组建知农时、懂农事的队伍。以年轻化本土化为导向,从村党组织委员队伍中优选一批熟悉村情、热心村务的人员,经层层审定、多轮研判后筛选组建一支由311名党员组成的村级“共富生活委员”团队。深入村社邻里,摸排本村蔬菜、水果、畜禽等农副产品的产销情况,动态形成农户产销需求清单,串起村民的供货与市场的需求。如安岭乡横岭村,通过“共富生活委员”牵线,2023年累计帮助茶农销售茶青34吨,销售额达760余万元,户均收入超3万元。
二是搭设能助销、能说事的阵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共富生活委员”工作室,综合产品展示、直播带货等功能。目前已设立117个乡村两级“共富生活委员”工作室,实现“共富生活委员”全入驻。
三是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口碑。坚持“高标准+严认证”,规范生产关键环节,由“共富生活委员”负责筛选出优质主体、优质产品,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目前已制定《神仙大农产品技术规程汇编》《神仙大农产品绿色标准汇编》等100多项农产品质量标准。
优服务通堵点
绘就产业共富“新图景”
一是种植“订单化”,让农户种植无忧。“共富生活委员”主动对接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提前了解需求。提供全过程指导,打造“农户订单式种植+企业统一收购”种植新模式,实现种植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累计帮助农户完成订单1.04万笔,金额1215万元。
二是销售“品牌化”,让优质转优价。由“生活委员”专门负责产品组织、质量把控、订单对接,一头联结小农户,一头联结大市场,推动粮油、果蔬等九大类275款农产品进入“神仙大农”品牌。主要农产品平均收购价每斤提升20%~150%;覆盖全县农业从业人数80%,解决本地10万农户就业增收问题,促进农户户均增收2.32万元。
三是服务“精准化”,让农闲变农忙。通过灵活用工、定向招工等方式,广泛吸纳低收入农户和剩余劳动力就业,让农闲的时间实现更高的价值。截至目前,全县246家共富工坊吸纳就业过万人,仅“神仙大农”产品包装一项,就下达订单3119笔,带动3323农户增收874万元。
强平台重保障
争做群众帮富“贴心人”
一是聚焦农民群体服务需求。“共富生活委员”每周更新上传本村农产品供货信息,帮助农户办理涉农贷款发放、涉农保险申报、低保户救助、农机购置补贴、生产发展类项目补贴等政务服务项目,实现“一键即办”护农助销。截至目前,通过“亲农在线”端响应,完成”共富生活委员“订单2043笔,共富农产品销售总金额达284.3万元,出具2039批次农产品质量合格证。
二是聚焦“四小”群体纾困需求。汇集小农户、小作坊、小民宿和小商户群体需求,用好“吹哨议事厅”多跨应用,把责任工作落到实处。实时联络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组成的接哨小组相关经办人员参与办理吹哨事项,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形成需求一键直达、破题闭环管理、纪检全程监管的模式。目前已打通税务、民政、商务、城建等11个部门,惠及“四小”群体1.3万个。
三是聚焦弱势群体高频需求。对接“温暖你”服务平台,帮助困难群体定时了解涉困政策、按时上传涉困数据、及时获取涉困保障和实时享受涉困服务。截至目前,“温暖你”平台已经上线浙里办、同步联通浙政钉,温暖手环实现服务对象一键呼叫、精准定位功能。平台开通以来共服务老弱病残100余人,志愿者人数超400人,办结60余项服务申请。
今天的仙居县,“共富快车”开进乡村,“田间土货”走出大山,共富生活委员串起了产销“信息链”,跑出了暖暖“人情味”,打通了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广大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重要桥梁,也托起了山区农民的“共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