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孙海昕 记者袁小峰报道 日前,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齐齐哈尔市进行专题调研,有效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破局新型养老。
调研组深入医养机构、养老机构、福利院,实地了解公益养老、产教融合养老、养老护工培训、养老产业、新型健康养老模式开展情况,前往失能老人家中走访慰问,调研居家护理工作开展情况。在全面了解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情况基础上,重点调研参保对象和保障范围、资金筹集渠道、待遇支付政策、护理服务模式、运行管理机制等内容,总结试点经验,梳理试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由试点到普及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齐齐哈尔市试点成效显著,切实提升了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促进了护理服务体系和护理市场发展,较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10月,齐齐哈尔市作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全面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经过6年多的实践探索,通过创新“1+4”经办服务团队模式、开展线上申请及异地评估、支付流程规范化、智能化稽核监管等机制建设,探索出一种符合本地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
为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调研组聚焦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服务提供不足、专业机构和人员较缺乏、服务供给城乡不均衡等问题,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提出了稳步推进立法健全完善制度框架、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居民参保意愿、扩大参保范围提升待遇支付水平、构建专业体系优化服务供给方式、拓宽筹资渠道提高基金支持能力的意见建议,为探寻新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之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