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周刊

专家点评《可以与应该》一书

《可以与应该》将哲学、法律、道德、经济等学科原理融进“日用而不知”的人生智慧里进行通俗化解读,多位专家学者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程天权:用哲学做好人生选择

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就是欲望和能满足欲望的物质之间的矛盾。对大多数人来讲,“可以”与“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索和区分的问题,是帮助处理各种矛盾和复杂关系行为的选择。你的人生成功与否,做事成功与否,都跟这个选择密不可分。“可以”与“应该”是一个哲学体系,蕴藏许多基本规律。作者从小事讲起,从哲学、情感和道德层面讲起,把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情况并进行总结。(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

黄太云:从法律角度看“可以”与“应该”

“可以”与“应该”在法律条文中代表法律义务和法律权利。“应该”就是“必须”,它更多使用在法律规范义务性实践中。“可以”则代表法律权利,是授权性规定。在法治社会,公民掌握“可以”与“应该”,对于了解和履行权利义务,明辨是非,养成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现实意义。(中央政法委法学所原所长、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原副主任)

王杰:“可以”与“应该”是德法并重

社会需要德法并重,德主法辅,即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内心自觉与外在约束并举。最高的道德境界是把外在约束内化为自我行为、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从道德领域谈“可以”与“应该”,是用两个词思考道德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为每个人做好价值选择,不逾规、守底线提供了金玉良言。(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胡敏:在经济学中看“可以”与“应该”

“可以”与“应该”这种价值观的选择和辩证关系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生产元素发挥最大效率时不断拓展边界,获得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不同、个体差异等,个体在拓展生产要素边界时常产生冲突,即基于资源稀缺有限性带来的矛盾冲突。“可以”与“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价值选择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方法,全书是工具价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是实现人生价值中探索方法路径与保持社会道德范式的结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

胡线勤:获得自我的人生积淀

人民出版社所有选题均由20多名专家匿名双盲投票选出。《可以与应该》选题在我社获一次性高票通过,被专家一致看好。它的出版是哲学界的重要成果,是出版界的新收获,更应成为读者的枕边书。读透了这本书,对走好、走正人生路,在为人处事方面,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交友时都会有很大帮助。(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2024-02-0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4789.htm 1 专家点评《可以与应该》一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