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康彬:为“双碳”目标努力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者

□ 林晓雯

绿色建筑正风行全球,成为建筑业的主导趋势。通过整合创新技术和环保策略,绿色建筑以减轻环境负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各国政府、企业增强标准和政策,鼓励可持续设计,满足人们对更健康、环保空间的需求。这一趋势不仅为建筑业带来新的活力,也促使企业更注重员工和居民的福祉,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

多次荣膺国际奖项

康彬,毕业于美国TEXASA&MUNIVERSITY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博士,具有多家知名建筑设计企业从业经验,主导了如成都天府奥体城城市设计、成都青羊区光华大道产业园区城市设计、国际竹藤组织展览中心以及西安西咸新区大中轴城市设计等一系列重要项目设计工作,多次荣获国际竞赛奖项。目前任职于成都兴锦白鹭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深投控在西南区域产业园区的项目设计工作,统筹组织低碳产业园区、智慧园区平台、区域集中能源站、光储充一体化等创新业务。

据统计,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为21.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高达21.7%,面对这一庞大的数字,建筑行业积极响应“双碳”目标,致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康彬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凭借其丰富经验,为行业带来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建议。

不可忽视的建筑运营

过去的30年,城市化进程见证了大规模的拆除和重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关注建筑的运营维护与改造更新,意识到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对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从大拆大建向有机科学城市更新转变。康彬认为:“当谈及绿色建筑和低碳思考时,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在建筑的设计阶段,追求着绿色标识认证的荣耀。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忽略了建筑的运营阶段,而这才是真正决定建筑低碳性能的关键。建筑节能减排不是‘百米短跑’,更像‘马拉松’,不能只看起跑速度,更要看长期加速。”

设计的完美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建筑的运营,它才是低碳建筑的核心,而不仅仅是绿色的设计。据了解,康彬在成都兴锦白鹭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任职期间,通过领导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项目的规划与开发,充分展现了他在建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智慧。该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超过70公顷,以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为核心理念,构建了多梯度的产业体系,致力于成为代表成都、示范全国、比肩世界的国际产业新集群。

据介绍,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项目在专注建筑的运营阶段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创新。该项目的整体规划理念为“一半城市一半公园、一半产业一半居住”,通过设置行政办公塔楼和花园办公,形成西高东低的天际线形态,与周边连绵山脉形态相呼应。园区的东侧连接自然公园,南侧面向生态公园,西临城市主干道锦阳大道,北侧则面向未来的金融城与林家坝TOD。这样的设计不仅在城市层面提供了多样性的界面,还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生态资源,构建了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链。此外,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项目成功融入了“城市之芯”“科创方舟”和“公园社区”三大设计理念,将城市活力、产业生态和人文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融入生态、科技和社区的综合性空间,超越了传统的建筑设计范畴。这一独特的设计不仅在外观上提升了园区的美观度,更在内在结构上优化了建筑的能源系统,实现在建筑运营阶段更高效的能源利用,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新科技打造绿色建筑标本

“在建筑的运营阶段,项目将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管理措施,更加专注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采用先进的能源系统优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园区将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废弃物处理,引入雨水回收系统减少自来水需求,并逐步建立科学的废物分类和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这一综合性的运营模式将使得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项目成为一个更加环保、高效的建筑运营样本,展现在碳中和目标下建筑行业应当追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康彬说。

康彬寄语所有关注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机会应用更智能、更创新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建筑行业,我们应当不断拓展绿色低碳建筑的边界,推动更多项目在设计和运营中实现卓越的环保性能。希望未来的建筑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绿色理念,为社会、环境和业主带来更多长远的好处。”白鹭湾科技生态园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建筑行业树立了绿色低碳建筑的良好典范,凸显了在全寿命周期内关注碳减排的重要性。随着碳中和目标的临近,建筑行业势必迎来更多的变革和创新。康彬的实践为业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他将继续在建筑行业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4-01-2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4598.htm 1 康彬:为“双碳”目标努力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