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继刚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是最频繁、处置最困难、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
地处深圳市坪山区石井街道的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森林特别防护期的防火压力陡增。为寻找有效破解森林防火问题的突破口,坪山区率先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迎战”的设计思路,探索建设深圳市首例森林防火应急水源复合利用工程,转天然水源为消防水源,平时作为兼具自然教育和游客休憩功能的景观驿站,发生森林火灾时为消防力量提供水源保障。秉持“预防为主、分区施策”的原则,旨在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森林防火应急水源系统,推动防范化解重大森林火灾风险,为绿美坪山生态建设保驾护航。
根据田头山坪头岭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溪流中上游段设置塘坝-高位蓄水池设施拦水蓄水,构建以天然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以管网重力流为主要供水方式的森林防火应急水源系统。同时综合不同区域地形地势特点、水源(包括天然水源和市政给水)有效性和可靠性、现状和规划消防设施分布情况,对坪头岭进行了高程分区,不同分区因地制宜布局不同的供水水源和供水方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首次提出景观消防“平急两用”新模式,将不同功能进行有效融合。结合自然本底资源打造开放式森林防火应急蓄水池,配置消防取水平台和其他相关设施设备,同时增加座凳、水面嬉戏设备,平时为游客提供休憩和观赏、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而在森林发生火灾时,可以迅速切换为防火应急水源,充分发挥其森林防灭火水源功能。
在节能降碳方面,该工程充分考虑田头山坪头岭地区的现状基础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给水水源和供水方式,以提高水源供应的针对性和效率。充分利用坪头岭天然水源和部分区域地形优势,构建以天然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以管网重力流为主要供水方式的森林防火应急水源系统。在山上溪流附近布局塘坝—高位蓄水池设施,塘坝蓄滞的溪流水通过管道引到紧邻塘坝下游的高位蓄水池,高位蓄水池定位上兼顾防火水源和防火补水水源,贮水量能满足一次灭火使用。敷设消防供水管网,将塘坝—高位蓄水池和相对低位的消防水池/水桶连通,高位蓄水池利用高差给消防水池(桶)重力补水。通过高差重力流供水补水,全过程基本达到零耗能,绿色低碳。同时,在保障补水压力情况下,高差较大区域设置减压阀,做好减压措施,保障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坪山区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科学分区、分类施策”的防控原则,强化预防措施,夯实防火基础,提高防救火能力,全面提升综合水平,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坚决防止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不断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抵御森林火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