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 虹
进入四季度,全年收官在即,经济形势备受关注。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精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要抓落实,扎实推动已出台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落地见效。
在各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近期在保供稳价、招商引资、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力争做好收官季。
能源保供安全不松懈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10月27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23年全省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全省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和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煤炭储备项目建设力度,加强监测调度,持续增强煤炭保障能力。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推进项目尽早建成发挥作用。要探索以市场化运营煤炭储备基地的商业模式,增强持续经营能力。要持续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严格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督促发电企业履行电煤采购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煤电联营,做好全省2023年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
11月9日下午,为压紧压实天然气冬季保供主体责任,积极应对极端突发情况,做好全省天然气保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湖南省能源局开展了2023-2024年天然气冬季保供联合应急演练。演练全程按照实战化标准,模拟上游天然气管道突发故障影响湖南省天然气供应为场景。演练准备充分、反应迅速、程序清晰、协作紧密、应对及时、处置得当,强化了政企应急情况下的联动机制,提高了全省天然气供应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
努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11月15日,江西省能源局组织召开2023年安全警示日活动之全省重大电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全省各设区市电力主管部门、各电力企业要保持清醒头脑,丝毫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侥幸和倦怠,一定要客观清醒地分析形势,直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抓好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进一步做好风险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川省第四季度能源安全防范工作于11月15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指出,在建能源项目领域相关的一些单位先后发生多起一般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给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四季度,受年底企业目标任务冲刺、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因素叠加和能源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线长、区域地理环境恶劣、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影响,能源行业面临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带来的安全风险、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带来的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及时带来的事故风险、低温雨雪冰冻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防范不到位带来的外部风险等。
11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召开党组会议强调,保暖保供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充分发挥能源保供协调机制牵头职能,对煤炭外购、电力缺口、民生用气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通盘考虑、统筹解决,确保迎峰度冬保供平稳有序。要实而又实做好保供,狠抓煤、电、油、气、运各环节供应保障不放松,有备无患、未雨绸缪开展工作,确保自有能源资源供得上、中长期合同托得住、市场化交易补得齐、应急储备措施防得住。要严而又严抓好落实,进一步发挥好能源保供专班牵头作用,压紧压实各地政府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统筹做好监测预警调度、物资储备和安全生产,切实为群众温暖过冬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项目建设与融资
在项目谋划上创新挖潜、在审批核准上靠前服务、在资金支持上多措并举、在项目落地上主动作为。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仍是发展改革部门重头戏。
要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积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10月8日,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招商工作会议,研究《海南省5张清单项目建设管理方案》,重点对其中的盯引项目清单进行工作部署。建立盯引项目推动工作机制,省重大办招商引资工作组要充分承担服务重大项目主力军作用,做实做细盯引项目清单,加强信息共享。
做好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是金融业顺应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高发展质量效率的重要举措。10月16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省支持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融资工作动员部署会。广泛动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以及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等领域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申报;强化项目审核,结合辖内科技发展水平和优势领域,提高企业和项目申报质量,遴选出硬科技真科技企业和项目;强化项目对接,加强中长期资金支持,持续跟踪服务,推动实际投放;强化要素保障,赋能企业排忧解难,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现代化机场建设项目之一,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保障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自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以来,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积极衔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超建设时序落实了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等各类建设资金182.41亿元,并有力推动项目获得5亿美元亚投行贷款批复。项目建设单位接续发力、攻坚克难,截至2023年10月底,已实现T2航站楼及附属工程、GTC配套工程、东货运区工程、飞机维修基地一期工程等8个工程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预计2023年完成投资120亿元。
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各地信用体系建设步履铿锵。
11月1日至3日,以“发挥信用数据要素价值 赋能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信用建设成果观摩会预观摩阶段在线上召开。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以《行稳致远 砥砺奋进 信用建设助力山西高质量发展》为题目,汇报了近一年来开展的各项信用工作,包括夯实信用数字化服务平台新底座、筑牢信用数据要素价值化新基础、提升信用数据服务经营主体新能力、释放信用赋能实体经济新效应、强化信用优化营商环境新效能、构筑信用创新发展新典范等六方面内容,并结合汇报内容,同步演示了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部分功能。这既是阶段性工作的全面梳理、回顾和总结,更是今后工作的起点和目标。
11月9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在成都组织召开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出台,标志着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贯彻和落实《条例》是当前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会议要求,要健全协调保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完善《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健全信用法规制度体系;要优化提升信用平台网站功能,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保护;要深化信用应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加大诚信宣传教育,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要系统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努力推动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信用工作的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持续对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和技术维护,推动平台成为全区信用信息的汇集中心、交换共享中心和信用大数据应用中心。目前,平台已实现了与各盟市开展批量数据共享,具备了与所有部门开展数据共享的能力。截至11月10日,平台共归集全区613.87万经营主体、3.04万机关事业单位、3.43万社会组织和2400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计3.63亿条。同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全力推进各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与自治区主要监管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将信用查询嵌入日常监管。截至11月15日,平台累计归集全国各地、各部门严重失信“黑名单”信息超过314万条,诚实守信“红名单”信息超过31万条,并推送共享至自治区各地各部门对信息主体开展联合奖惩。
加强价格调研惠民生
价格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涉及企业生产成本,事关经济运行安全,事关百姓生活冷暖,意义十分重大。
10月8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领导赴委属单位调研指导价格工作。对照年度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认真梳理,补缺补差,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超前谋划2024年工作,聚焦重点,打造亮点,谋深谋实。加强调查研究。用好用足价格成本数据,开展高水平分析研究等。
10月11日至12日,辽宁省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局赴辽阳市开展秋粮市场专项调研,了解粮食生产和市场运行等情况。调研组在加工企业认真听取了新粮开秤价格及走势、收购计划、收购进度、收购价格及市场预期等总体情况。双方在政策变化、灾害天气等因素对国内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进行了充分交流。调研组实地走访,详细了解了秋粮品种、种植面积、产量、种植成本、盈亏情况,各项粮食补贴发放情况,并同去年及常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此次调研,有关方面及时掌握了今年秋粮的生产和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当前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为研判下一阶段粮食价格走势,做好粮食市场保供稳价,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获得了丰富的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