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成 静
丝绸之路连古今,文明互鉴共前行。和平之风吹大漠,友善互动携手情。2013年,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十年来,在国内外各方携手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已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再次为共建“一带一路”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日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以下简称《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详细介绍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
一份报告,展望十年愿景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成为了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在谈到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的成绩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开辟了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新道路,引领创新了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的新模式,引领探索了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方案,引领构建了扩大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提出了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原则理念、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徐建平介绍说,在发展思路上,主要是“5个统筹”:统筹继承和创新,统筹政府和市场,统筹双边和多边,统筹规模和效益,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原则理念上,主要是“3个坚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坚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发展目标上,主要是“5个目标”:一是互联互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共建国家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四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重点领域上,主要是“6个方面”: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还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路径和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统筹打造品牌亮点,构建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国将加强与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接,充分考虑共建国家政府、地方和民众等多方利益和关切,统筹打造铁路、港口、机场以及“丝路海运”、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标志性工程。不断擦亮“小而美”项目“金字招牌”,做优做强“菌草”、鲁班工坊、“光明行”等品牌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新具有示范效应的代表性项目。
二是统筹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完善系统性安全保障体系。中国将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加强安全领域多双边合作,助力共建国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水平,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引导企业落实好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
三是统筹完善机制平台,深化拓展多双边务实合作。中国将有序推动与合作基础较好、合作意愿较强的国家围绕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加强有效对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建设,继续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充分发挥多双边合作机制作用,为各专业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支撑。
四是统筹提升政策服务,增强全方位支撑保障。加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构建共建“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优化诉讼与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五是统筹深化互利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不断丰富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体系,通过发布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计划、联合声明等多种形式,积极与友好伙伴构建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更多实践成果,更好促进民生福祉。
“展望未来,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创新合作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廉洁建设伙伴关系,共同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上的新发展,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实现世界现代化,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徐建平说。
两个核心,成效明显提升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出要在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如今,两个核心区的建设进展以及未来发展展望如何?徐建平对此进行了回应。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深入谋划、扎实推进2个核心区建设,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成效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明显提升’。”徐建平表示。
一是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新疆核心区持续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实施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设施扩能改造工程,依托中欧班列跨境运输带动沿线省份进出口贸易,2023年1~10月,经这两个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达6889列,占全国开行班列总数的47.3%。福建核心区加快建设联通共建国家的海上门户枢纽,持续带动深圳港、青岛港等沿海港口开通与共建国家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丝路海运”品牌不断做大做强。截至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16条,通达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1座港口。
二是国际经贸合作水平明显提升。新疆核心区着力深耕周边国家,稳步拓展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已累计成功举办了7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有力促进了外商赴新疆投资、推动新疆企业“走出去”。2023年前三季度,新疆进出口总额实现25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7.3%。福建核心区着力打造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等对外开放特色平台,持续深化我与共建国家企业互利合作福建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商品出口同比增长80%,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1.3%。
三是人文交往合作水平明显提升。在新疆核心区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等3个国家的24所大型医院建立跨境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累计诊疗3国患者2.4万人次。稳步实施“留学中国新疆计划”,累计为95个共建国家培养近1.2万名留学生。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7国建成了11所孔子学院,并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福建核心区稳步实施“丝路伙伴”计划,累计与46个国家有关省市建立了121对友城关系,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积极分享脱贫攻坚经验,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南太、非洲等地区的106个国家。
四是制度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新疆核心区正在积极推进7项核心区建设制度创新,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实施了国内首个“境内关外”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扎实推进喀什综合保税区与吉尔吉斯斯坦纳伦经济开发区“两国双园”建设。福建核心区正在积极推进14项核心区建设制度创新,海丝中央法务区已吸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代表处、国际商事法庭、涉外海事法庭等100多个国际法务机构入驻。
“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研究完善针对性工作举措,推动核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徐建平说,从新疆核心区来讲,一是要着力深化互联互通。支持新疆完善陆上、空中、管网通道,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创新贸易发展模式,深化文旅、科教、医疗国际合作,厚植民意基础。二是要着力打造亮点品牌。支持新疆全面深化向西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建设,聚焦中欧班列、沿边开发开放、亚欧博览会、“冰雪丝路”等特色领域和资源,打造更多核心区建设亮点品牌。从福建核心区来讲,一是要着力做好“海”的文章,按照“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支持福建聚焦“丝路海运”“两国双园”“海丝文化”等重点品牌,实现凭海兴贸、依海强链、靠海富民。二是要着力发挥好特色优势,支持福建发挥好数字经济、生态文明和侨台资源等优势,加快形成一批示范性成果,积极探索地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新模式新路径。
各方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对于下阶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展望,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郭学军表示,中国下阶段将同各方合作建设更加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坚持绿色丝绸之路引领、数字丝绸之路赋能;继续坚持行动导向,加强务实合作;继续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架构。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表示,将努力实现“五个提升”。
一是提升贸易合作质量。主要从三方面着力:在“优”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扩大优质商品进口,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在“新”上下功夫,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在“通”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过境能力和运行效率,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更好促进贸易畅通。
二是提升双向投资水平。主要包括两方面:在吸收外资方面,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共建国家更多来华投资。在对外投资方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更多国家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协议。
三是提升项目建设效益。我们将与东道国充分对接,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标志性工程方面,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提质增效,优质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强绿色基建、新型基建合作,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小而美”民生项目方面,聚焦环保、农业、卫生、教育、减贫等领域。
四是提升平台机制功能。重点抓好两方面:充分发挥重要平台的“窗口”作用,继续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投洽会等重大展会,支持更多共建国家参展。同时,充分发挥各类机制的“桥梁”作用,丰富完善经贸联委会、混委会等议题内容,与共建国家建立更多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合作工作组,促进深层次对接沟通。
五是提升经贸合作韧性。包括两方面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巩固与周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继续扩大自贸区网络,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进与海合会、秘鲁、洪都拉斯等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未来十年愿景与行动》全文见改革网和中国发展网,扫描下方二维码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