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樟树镇按照“特色为先、规模为要、品牌为王、科技为核、龙头为本、产业成链”思路,实施“辣椒品牌保护、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提升、特色蔬菜开发、辣椒产业融合”五大工程,大力培植樟树港辣椒产业,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并入选“十四五”期间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 王晓辉 张颖惠 李子勋 李璐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居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因境内有七人合围、冠如华盖、荫翳百尺、常年枝繁叶茂的大樟树而得名,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紧邻湖南省省会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沿江北上在洞庭湖的“大码头”,也是岳阳和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
说起樟树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辣椒。这里的辣椒非同一般的好吃,具有脆、嫩、香、糯等特征,果实辣味适合大众口味,前期微辣香甜,中期中辣香脆,后期辣而有香,味纯不涩,椒香浓烈,清炒时皮肉不分离,清脆而柔软,味道十分鲜美。好的辣椒有水果的香醇,樟树港辣椒便有种“嫩剥青菱角”的清新自然,素有“辣椒中的爱马仕”之美誉,非同寻常的稀有,每年上市就“一椒难求”。
据樟树镇党委书记甘滋介绍,自清朝道光年间传入辣椒至今,樟树镇一直坚持潜心育良种、匠心培良品,其“一江一港二湖”形成独有的“小盆地”,造就了珍稀的“小气候”。同时,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加上当地椒农始终坚持生态种植方法,不打农药,施有机肥,浇地下水,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从育苗、移栽到挂果、采摘,长达200多天的生长期全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让樟树港辣椒独树一帜、只此一家,与樟树港白黄瓜双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火炫的辣椒:兴一方产业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樟树镇党委、政府意识到,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持续壮大樟树镇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乃重中之重。近年来,樟树镇按照“特色为先、规模为要、品牌为王、科技为核、龙头为本、产业成链”思路,实施“辣椒品牌保护、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提升、特色蔬菜开发、辣椒产业融合”五大工程,大力培植樟树港辣椒产业,辣椒种植已逐步成为镇域特色支柱产业,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并入选“十四五”期间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扩面提质做强富民产业。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樟树镇依据镇域实际和市场规律确保辣椒种植面积,以阳雀湖、众源等产业园区为核心,以交通主干道区域为重点,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引导,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施土地整理等措施,建设高品质樟树港辣椒基地,今年新增辣椒种植面积1200余亩。深入完善产业链条,开发樟树港白辣椒、剁辣椒、酱辣椒、晒青椒等加工产品,樟树港辣椒月饼、辣椒饼等衍生产品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群体需求,与高端鲜椒樟树港辣椒品牌形成呼应。目前,镇域内有销售产值千万元以上企业2家、辣椒加工系列产品12个、辣椒交易市场2个、辣椒经纪人300余人,年销售辣椒1万多吨,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达4.7亿元,初步形成了从育苗育种、种植管理到收购加工、销售服务的产业体系。
科技赋能提升辣椒品质。突出科技加持,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合作建立辣椒院士工作站,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等专家从品种选择、育苗、施肥、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指导,推进樟树港辣椒种子提纯复壮,提高樟树港辣椒的抗病、抗寒、抗虫性,辣椒产量由每亩500~800公斤提高至800~1000公斤,亩均效益超过3万元。2022年6月,樟树港辣椒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遨游太空,2023年2月12日举行“天椒回湘”仪式,委托阳雀湖公司与湘研种业共同开展为期3年的“太空育种”实验,为樟树港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农文旅融合打响特色品牌。樟树镇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和省级特色小镇平台,做好三产融合文章,连续8年举办樟树港辣椒节,今年5月高规格举办了首届湖南省辣椒文化旅游节,通过驻华使节共品“湖湘天椒宴”、湖南省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峰会等活动,进一步唱响“一代天椒”品牌。同时,依托柳庄文化、品牌优势,成功举办左宗棠诞辰210周年系列活动,“左公柳”回湘活动引得流量超3亿,柳庄·湖湘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式签约,并入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重点工程。
“截至目前,镇内共发展樟树港辣椒1.18万亩,白黄瓜、三月黄土豆等特色蔬菜近5000亩,基本形成了‘一区、两带、多点’的小镇产业布局。‘一区’:在特殊‘小气候’门户区形成了文谊新村、樟树港社区和金台山村部分区域的核心种植区。‘两带’:在镇主干道机场公路、界樟公路沿线、文谊新村产业路和金台山村产业路初步形成了两条辣椒大棚种植产业带。‘多点’:在镇域范围内形成了各村以农户自主种植为主的辣椒种植点。”樟树镇镇长周茜介绍说,樟树镇还依托樟树港辣椒品牌和左宗棠名人文化两大IP,发挥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先锋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火红的旗帜:党建最强音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字当头促发展。
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樟树港辣椒”的核心产区,樟树镇以“椒乡徽映”党建品牌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织密组织体系。全面推行“党建+网格”“片长—组长—邻长”村民自治模式,将全镇8个村(社区)、23个党支部划分为52个网格,同时推选出311名村民代表担任邻长,在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治理结构上,构建起“镇党委——村党总支——片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村民小组)——代表联系户”五级党建网格服务架构。镇级网格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作用,全面推进网格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村级网格统筹片区综合管理,协调推进各项目标责任下沉落实;组级网格承担上传下达、政策宣传、议事献策、服务群众等职责,打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队伍建设。突出“头雁”引领,选优配强具有“比学赶超”精神和扎实群众基础的“两委”班子,与联点后盾单位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并肩战斗,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充实完善村级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库,着力把本土人才聚起来、把外出人才唤回来、把优秀人才招进来,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指派8名镇机关年轻党员干部为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上下联动、定期调度,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为抓手,充分利用樟树港辣椒绿色产业展览馆、社区千年古镇古色文化展览馆、柳庄左公清廉文化青色展览馆和金台山村红色文化展览馆“四色”党建阵地,积极开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党员教育培训。
建好服务阵地。持续擦亮“椒乡徽映”党建品牌,依托老旧村部等闲置场地,打造“服务站+议事厅+活动室”多功能“小青椒服务站”,组建以在家党员、村民代表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村组一线,开展产业帮扶、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等工作,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火爆的日子:富民新高地
突出主体带动,富民增收是根本。2013年,听闻家乡的樟树港辣椒卖到80元一斤,加之长期漂泊在外、无法照顾家人等种种因素影响,让原本在长沙卖软件的殷明曦萌生了回家的念头。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专业毕业多年后,殷明曦重新回归土地,将家里的6亩地全部支上大棚、种上辣椒,成为樟树镇最早进行辣椒大棚种植的人员之一,也是当地“新椒农”中的佼佼者,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从事电工多年的吴坤毅然返乡,从“农业小白”开始自学,认真学习和钻研精品辣椒种植和改良,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高手”和“辣椒医生”。但凡农户家辣椒树生病了,只要拍几张图片发给吴坤,他便能快速诊断出“病情”,并对症下药,很多龙头公司和合作社都抢着请他担任技术员,年收入超过30万元。
为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致富路上不让一人掉队,樟树镇安排129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42户监测户、565户脱贫户,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得到巩固和加强,人均年纯收入达万元,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确保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完成脱贫人口612人稳岗就业,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做好“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落实,为有需求的59户脱贫户发放小额信贷218万元。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樟树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辣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阳雀湖、众源等龙头企业以基地为基础,联结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11个,建立订单农业1100亩,与2800多户椒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给予精选辣椒以高于市场20%以上的价格收购,有力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种植技术支持,积极邀请辣椒种植方面的省、市、县专家和本土传统专业种植人士到田间地头讲课,宣讲辣椒种植的选种、育苗、施肥、除虫等专业技术;大力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带动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2个薄弱村全部验收摘帽,6个村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其中金台山村和文谊新村超20万元。
火热的乡村:绘就“和美图”
目标在前,使命催征。
以生态文明为关键,樟树镇大力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秸秆禁烧、禁捕退捕、河湖“四乱”整治等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础设施方面,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樟树港湘江大桥及金雷大道项目、左宗棠故居·湖湘文化博览园项目、樟树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法华寺迁建等一批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在樟树镇落地;人居环境方面,选优配强保洁员队伍,督促做到日清日洁,建立垃圾清运体系,建立“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四级联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实现镇村生活垃圾密闭化收运,共投入300余万元督导评比奖补资金,以奖代补,强化争先晋位氛围,高质高效提升全镇人居环境。
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樟树镇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提质攻坚,着力为农民提气、为农村美颜、为农业赋能。
聚合力、广参与,让和美乡村“有人气更有底气”。党委、政府积极谋划,立足资源禀赋、对标创建要求,突出“一核两带三点四村”思路,分别细化和美乡村、人居环境重点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整治标准,按照“路线图”“责任单”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党员干部带头垂范,415名网格干部、网格员全部下沉村组,以党支部为单位,设立46个党员示范岗,党员包片联户,带头落实“门前四包”、村容整治、庭院美化。乡贤群众主动参与,发动400余名乡友捐资捐建1805.5万元,带动群众参与美丽屋场、道路修建、绿化亮化等建设,目前建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五小”景观80余处,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创特色、强产业,让和美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突出“一村一品”,坚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紧扣居民自治、乡贤助力,深挖文化底蕴,打造有历史、有故事、有温度的美丽屋场。聚力“产业驱动”,依托樟树港辣椒产业示范带建设,以共建共享共赢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环境美化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颜值和经济双提升。深化“农文旅融合”,借助首届湖南省辣椒文化旅游节热度,规划实施共享菜园、休闲采摘、农家乐等庭院经济项目10余个,组团式打造庙坡网红风车长廊、文谊新文化广场、文泾港微湿地步道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形成“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美丽风景线。
夯基础、优治理,让和美乡村“有动力更有活力”。以共建为基础,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针对屋场如何建设、建设什么内容等,通过召开网格屋场会、板凳议事会、入户宣传等方式,收集和采纳群众意见建议76条,选取户主代表先行投入建设,群众认同后全面推开实施。以共治为路径,探索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模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置长效管护责任牌;依托“小青椒服务站”,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逐步形成村民“自发、自筹、自建、自管”的“四自”治理模式。以共享为目标,大力推进停车场、公厕、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一代天椒”为什么火?一流干劲、一流标准、一流状态,樟树镇用行动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走进今天的樟树镇,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那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居也罢、游也罢,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本文配图由湘阴县樟树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