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晓涛
11月17~19日,2023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在广州举行。本届创交会主题为“赋能新赛道,共促新发展”,活动期间促成交易金额20.44亿元,较2022创交会的8.67亿元同比增长135.8%。
2023中国创交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联合主办。
据了解,本届创交会共有800多家企业(机构)、2000余个项目线下参展,线下参展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历届创交会中参展数量最多、展区面积最大的一届。
创交会牵头设立千亿级基金群
素有“创新之城”美誉的广州,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平台集聚,科研人才云集。该市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创新投资基金,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体系,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生态圈。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孙志洋在致欢迎辞时表示,希望人们更加关注广州,更好读懂广州,创新选广州,创业到广州,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南沙方案落地实施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孙志洋表示,广州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优势,不断擦亮创交会品牌,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架起项目与投资对接桥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在中国、在湾区、在广州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无独有偶,近期由创交会办公室牵头,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广东恒信基金、广东粤科母基金、广州产投等机构共同发起“创交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以下简称“合作基金”)。在本届创交会上,合作基金举行了签约仪式。
“2023年创交会线下企业807家、参展项目数2218个,均为历年之最。参展项目涵盖创新创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处在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项目,都能获得充分展示和优质服务。”中国创交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广东粤科母基金公司总经理曾湋介绍:“合作基金将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中试研发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项目成果、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产业’生态圈,汇聚更多战略资源,实现‘大基金、宽投资’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交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据悉,历经九年发展,创交会已成为国际化创新科技产品发布平台和前沿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截至目前,创交会线上线下累计展出成果4.5万余项,发布项目超3.8万项,成果转化落地金额超680亿元。
2023创交会设立96个成果转化基地和千亿元规模的合作基金,可为参会者提供园区产业载体、成果转化、投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服务。
其中,合作基金可充分发挥创交会品牌盛会的优势,助力纾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构筑投融资与创新创业成果项目间的沟通桥梁,提升创交会成果转化交易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创交会首支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的成功设立,为后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创交会有了基金的加持、助力,也使得服务链条更加完善。”创交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创交会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基金将依托创交会平台进一步撬动国内外资金链,共同服务创新创业者,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工业物联网等赛道,以创交会历年优质成果项目、“科创中国”成果发布的各地科协统筹汇集的科研产业人才创业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主要投资标的。
助力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近些年来,成立基金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和行业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优选的手段,中央和各地资金开始纷纷布局。
2014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正式启动,高效带动及引导地方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向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聚集。
创交会合作基金作为又一关键落地示范,为我国科技创新注入新力量。
鼎晖创新成长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明宇谈到,“创交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社会力量投向具有市场化前景的‘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成果。过去10年,鼎晖在医疗、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核心科技领域已经有近百个项目,未来在这几个重点领域还会持续挖掘和投资,发挥好创投类基金在产业和技术转化中的连接器作用。”
今年10月,广州市多部门印发的《广州市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要求,充分发挥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及50亿元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的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投早、投小、投科技。
据悉,创交会合作基金也将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共同促进优秀项目与成果转化基金群开展对接、合作及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