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春丽 曹忠芹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从愿景到行动,千年丝路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而且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把与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决心,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各行各业的翘楚和代表们,立足各自领域奋发而为,王西京就是其中一位。他有心系民族艺术、胸怀人类命运的艺术情怀,用艺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勠力前行。
何为王西京
何为王西京?他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艺术家,亦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人民美术家。回望70余年人生历程,王西京的人生与新中国的发展相伴相融,在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使命感,镌刻着文化自觉与家国情怀。他坚守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艺术家的良知与责任,服务时代、关注现实和民生,倾注了大量心血于艺术事业、社会活动、公益慈善、文化创意产业等多领域的工作。
何为王西京?他是艺术家也是敢为人先的“改革者”。为振兴陕西美术事业,他义无反顾勇挑重担,牺牲“小我”成就大局,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创办西安中国画院、主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着眼基层和未来的美术战略工程、打造陕西文化品牌、开创新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引进国际著名艺术展落户西安等这些有目共睹的辉煌背后,是心系人民、不为人知的默默奉献,是用艺术回报社会、服务国家的赤子情怀,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使命和社会担当。
何为王西京?美术评论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紧贴时代的现实主义主流文艺创作的先锋;有人说,他以新文人画引领中国人物画的新浪潮;有人说,他走的路是中国水墨复兴之路;有人说,他是中国画坛少有的、多领域的高产艺术家;有人说,他是以天下情怀关注人类命运的艺术拓荒者。
何为王西京?在《人民美术家》丛书的概述中,对王西京有这样的文字描述:在当今中国画坛,王西京是一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一位具有国家意识、时代使命、人民情怀、国际视野的知识分子;一位用艺术书写民族史诗,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先行者;一位高尚人格与优秀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以行践言新突破
王西京始终站在中国文艺创新、改革的最前沿。王西京说:“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理应有所作为。‘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更需要文化的先行。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在这样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国家战略推进中,更需要发挥文化的力量,而文化的引领、文化的支撑、文化的先行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文艺家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
自2013年起,年近70岁的王西京亲自带领陕西美术团队走出国门,沿着丝绸之路,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先后出行40余次,穿越了20多个国家,行程数百万里,采风写生、考察体验、交流办展,他创作了一系列丝路风情人物画,引起了国际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情感共鸣。
王西京的这批丝路作品,连续4年跻身于西方艺术最高殿堂“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国际大展”中,获巨大成功。2018年法国秋季沙龙国际艺术展鉴于王西京的创作成就及他对世界艺术的贡献,特为王西京颁发3项大奖:“法国秋季艺术沙龙终身会员成就奖”“中法杰出文化使者贡献奖”以及“法国巴黎荣誉市民勋章”。其中,“法国秋沙终身会员成就奖”是中国艺术家在巴黎秋季艺术沙龙百年历史上的唯一获得者。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主席西尔维亚高度赞扬了王西京的艺术成就。她曾讲道:“在我们眼里,西京先生是与塞尚、马蒂斯、莫奈齐名的国际一流的艺术家。”
情感、思想和精神,是王西京认为中国绘画应具备的三个层次,这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家园》画的是叙利亚难民,在一片废墟上,一名妇女在祈祷和平;《取水之路》用传统笔墨绘就的光影呈现出非洲儿童日常生活、居住环境背后的生存困境;《东非酋长》中人物神态威严且坚毅,显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精神等。这种家园被毁、忍受饥饿,还要承受丧亲之悲的苦难,难民们用血泪控诉着战争的伤害,这些妇女、儿童、老人在生命极限中求存的挣扎,瞬间打动了王西京,也打动了巴黎秋沙的评委和观众。王西京还创作了大量以非洲黑人为主角的作品。在巴黎秋沙展出时,一位黑人观众特地找到他,用中国的礼仪向他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从来没有艺术家画过我们,没想到中国画家能关注我们一个部落的生活。”
王西京的丝路风情人物画,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画是二维空间的落后认知,让西方观众震撼于中国画的表现力和命运与共的精神指向。王西京以细腻鲜活的笔触,记录了丝路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呈现出一幅幅直击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王西京的画作,让世界知道,在我们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还有这么一个族群处于这样原始落后、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还有人们因为战乱遭受着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苦难。他的作品在呼吁:让人类文明的阳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自觉肩负的文化使命促使王西京萌发新的思路,让西方文化走进来也是一种中外文化传播。2019年,在王西京的组织策划下,巴黎秋沙国际大展到中国西安进行展览并落户,这是其百年历史上的第一次走出国门。东西方两个文化古都在相隔千年之后的牵手,中西艺术交相辉映连通彼此,这不仅是轰动一时的艺术盛会,也是21世纪中法交流史上一项标志性事件。王西京率领陕西美协在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推动丝路文明传播这条路上,开拓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无界艺术是主张
——记王西京及其丝路风情作品
10年间,王西京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在那些基建并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那些极贫困落后的原始部落,那些遭受战乱、民不聊生的国家,深入考察仍需要克服诸多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这数百万里的足迹和经历,更印证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的前途所在,这更加坚定了王西京前行的脚步。每到一处,都给王西京带来不一样的触动,他紧握手中的画笔,他频繁记录着。在王西京笔下,无论什么种族、民族,贫穷或富有,黑人还是白人,领袖还是民众,这些作品丰富地呈现出东西绘画的融合统一,以及“无界”的艺术主张,体现出了其高度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主义人文精神。
王西京的丝路风情人物画在国际艺术界掀起了热潮。这一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光辉成就,更是在现代全球化环境下,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一个能够走出国门、站上国际舞台的中国艺术家,王西京通过作品,他向世界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生命之美及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和交融。他的丝路风情人物画,不仅仅是一幅幅沉浸于某个特定文化的艺术品,更是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王西京的艺术道路是一条永无休止的自我革新之路。他的丝路题材创作再次突破性地将西方绘画艺术的特质与中国传统笔墨相融合,交织写实与写意,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章法、布局、境界、意韵去统合西方艺术的现代性与审美趣味,通过与自己之前艺术创作全然不同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国际视野下的终极人文关怀及人类命运的共同意识。
在王西京的创作中,中国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从他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社会现实的反映,更能感受到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丝路文化传播交融的积极思考和思想表述。他的作品运用奔放的笔墨与互动交融的色彩,蕴含着对文化多样性的热爱,传达出一种丝路精神和创新精神,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的积极力量。
王西京以艺术谱写初心、用画笔担起使命、以经典艺术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照世界,体现出一个艺术家胸怀天下苍生的博爱精神和大国艺术家气魄,也反映了艺术是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国界的。他通过对艺术的思考和创新探索去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创造,为现实主义和当代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美术以文化自信体现人类命运共同意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对于世界文化交流合作和民族融合的重视与实践。
十年深耕再出发,王西京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未来的路还很长,任重道远。我们要顺应这个时代,要围绕这个时代的文化需求,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来创作更多精美的艺术作品,来鼓舞和推动我们民族的复兴发展,成为民族复兴的一种精神力量。这就是我们当代艺术家的一种文化责任和文化自觉。”王西京如是说。
人民美术家——“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立德”者。“人民”二字何其重,唯有为人民树碑立传、为人民发声者,谓之人民美术家才能当之无愧,王西京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