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霞 刘贺伟
“海红果”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在田家寨镇兴旺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情洋溢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琅琅书声从河滨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城市书屋传来,热情的“红马甲”志愿者在大昌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扎实开展各项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一幅文明“志愿红”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就此铺开。
强队伍激发志愿服务新力量
10月8日,府谷城区开展“烟头不落地文明在传递”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鼓励广大市民走上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等区域,主动捡拾烟头烟盒,让干净、文明成为府谷最美丽的风景。
10月18日,府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河滨路社区开展“指尖上的非遗”文明实践活动,让“面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宣传和保护,市民在沉浸式欣赏非遗魅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
10月19日,府谷县志愿服务总队在碛塄小学举办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科学小课堂,老师围绕“知识、能力、思维、实践”四个方面设计进阶式学习实践体系,带领学生利用各类实验素材,设计并完成了精巧有趣的科学实验。
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府谷县每天都在开展。
近年来,府谷县积极探索建立宣传部、文明办主抓和文明实践中心主战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志愿云”志愿者注册系统,不断优化整合志愿服务信息,推进各平台数据互联互通、高效利用,志愿服务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从志愿“一抹红”到满城“文明风”,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府谷县涌现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银行、蚂蚁力量、科普大篷车等志愿服务组织155个,全县注册志愿者45396人,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00余场次,服务时长达498383小时。
府谷县不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实体化建设,选优配齐各所、站工作力量,建立县委宣传部领导干部包抓督导制度和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制度,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活动经费列入每年县财政常规预算,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建设工作提供了机制体制和资金保障。
“遍地开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次次志愿服务,一场场理论宣讲,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基层提供了培育新人的土壤和空间,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坚实阵地。
创形式开启志愿服务新模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孩子们嘹亮的诵读声,声声入耳,这是府谷县府兴路便民服务中心阳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的“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文明实践活动。阳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居民提供“个性+共享”服务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11支,持续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与阳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同的是,富昌路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建了“爱心银行”,以存储和支取服务积分为主要模式,鼓励志愿者献爱心、攒积分、换服务,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府谷县注重品牌效应,培育重点特色项目,组建“海红果”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话讲出来,实现“天线”与“地线”相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惠民政策传递到基层,把基层的“魂”立起来,让群众“精神”强起来。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府谷县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落脚点,从群众最需求的问题入手,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各基层党组织,以文明实践品牌和实践活动为抓手,有效发挥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常备志愿服务队力量,组织开展宣讲、咨询、文化演出、义诊、义剪等活动,让文明实践惠及基层群众。
点点微光,汇成星河。府谷县通过实施“文明交通劝导”“清明植绿”“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项目,着力推进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一系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年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化、常态化。
树榜样引领精神文明新风尚
一声锣鼓开场,伴随着二人台悠扬的唱腔,戏台上顿时热闹起来。循声望去,沙梁村大舞台前,村民围坐一堂,其乐融融。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在府谷县沙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舞台上演,踩高跷、扭秧歌、唱二人台、捏面花……精彩的节目至今依然被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沙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刘军是这台“村晚”的幕后策划人。“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请乐队、摆酒席,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刘军说,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一些社会陋习依旧存在。
不仅要“口袋富”,更要“脑袋富”,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迫在眉睫。刘军牵头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建立了符合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组织了“文明星级户”“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模范典型评选活动。
此外,沙梁村还积极发挥道德讲堂作用,成立以道德模范等为主体的道德讲堂宣讲队伍,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道德讲堂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推动形成家庭和谐、助人为乐、睦邻友好、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乡风。
沙梁村的文明之变,是府谷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府谷县以全县1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组织发动基层广大群众,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共识、聚集社会合力,让更多群众把身边的好人好事推荐出来。在“府谷好人”评选活动中,府谷县坚持把群众评议贯穿选树全过程,在评选对象的推荐、评议、确定等各个环节,全程引入群众口碑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听取选树对象周边群众意见建议,真正选出群众认可、信服、敬佩的身边榜样。
府谷县深挖典型人物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细节,在“府谷发布”App、电视、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不断提升身边好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群众学有典型、学有榜样,为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注入强劲的精神文明动力。
在先进典型引领下,府谷县不断涌现出向上向善模范人物。截至目前,该县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8人、陕西省“道德模范”5人、“陕西好人”16人、陕西省“美德少年”1人、榆林市“道德模范”14人、“榆林好人”96人、“府谷好人”47人、府谷县“身边好人”410人,他们以平凡行动和执着付出温暖着城市、感染着身边人。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府谷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