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元龙 张学军
会东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正南方,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重要节点城市,是凉山安宁河谷流域重要经济增长极,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沿金沙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近年来,会东始终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统筹做好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四篇大文章”,用足“拼”的劲头、保持“稳”的状态,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一个奋发向上的会东,已然清晰可见。
特色农业让“农业强县”更有发展力
金秋十月丰收时,田间处处好“丰”景。作为会东县农业重点产业的烟叶采收虽已进入尾声,但烤烟地里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烟农群众正忙着给烟地里套种的大豆、玉米、秋豌豆等粮食作物进行田管。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烟叶产业一直是会东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和“支柱产业”。会东县始终坚持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与优质烟叶核心区建设同部署同规划,加快构建粮烟融合“一地双循环”产业体系,推广“烟—粮—畜—草”复合发展模式,构建“粮+烟+N”增收体系,以粮为主稳烟田、以烟为主促增收,实现以粮稳烟、以烟促粮,在巩固好会东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金字招牌的同时,进一步筑牢粮食保障安全稳定基石。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村一品”渐成特色。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会东始终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有力抓手,发展壮大“粮、果、蔬、林、畜、烟、桑、药”八大特色支柱产业,因地制宜,走错位发展之路,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产品品质优良、产业结构合理、空间布局科学的农业产业格局。
加快建设以会东县城为核心发展农产品特色加工业及服务业,在平坝河谷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业、马铃薯、特色水果、优质蚕桑、错季商品蔬菜等产业,依托水电移民大力发展金沙江干热河谷果蔬产业、高峡平湖康养旅游产业;在二半山地区主要发展优质烤烟、粮油产业、蚕桑产业、华山松、核桃、花椒、特色水果、中药材种植业、高效设施农业蔬菜和“黑山羊、肉牛、生猪”畜牧养殖业;积极发挥高山生态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果林、中药材以及畜牧养殖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特”“优”农产品,成功创建省3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认定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包含5000亩规模的会东县蓝莓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100亩会东县淌塘牛油果现代农业园区等。
农业强,必须建品牌。会东积极发展“两品一标”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引导达标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申报“两品一标”,做优做精会东松露、松子、黑山羊、老鹰茶、牛油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会东特产”品牌影响力。
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年来,会东县积极融入“天府第二粮仓”建设,聚力打造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建设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5+3”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全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工业让“工业强县”更具竞争力
“追风”,在会东,经常能看到一辆辆卡车载着巨大的风力发电设备行驶在深山峡谷间的盘山公路上,这些长达70余米的巨大叶片是会东充分利用优质风能资源的最好载体。
会东县境内风电资源主要为高原风能类型,属于四川省优质风能资源区。根据最新普查资料显示,风电可开发量185.2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共开发建设鲁南、鲁北、拉马、雪山、绿荫塘、堵格一期、淌塘风电等7座风电场,装机规模53.58万千瓦,总投资50余亿元,年均发电量18亿千瓦时,规模位居全州各县市第一。
“逐日”,会东大多数地区属于太阳资源最丰富和很丰富的地区,光照足、辐射强。根据最新普查资料显示,光伏可开发量达186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建成达拉寨、汇明(1、2期)光伏电站3座,装机规模9万千瓦,总投资8.68亿元,年均发电量1.35亿千瓦时,规模位居全州各县市前列。
目前,会东县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71座,装机19.8万千瓦,巨型水电站1座,为乌东德水电站,总投资478.28亿元,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会东县分摊装机510万千瓦,少有的集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于一县,使会东在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会东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做好“四篇大文章”全面推进“三大强县战略”的实施意见》,会东将以百亿元级清洁能源产业、五十亿元级传统资源采选加工产业、五十亿元级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为主导,以建成全州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为发展目标,到2026年新增风电装机115.6万千瓦、光伏装机46万千瓦、水电装机6.7万千瓦,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绿水蓝天贡献会东力量。
会东一以贯之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成功引进陕西海升集团、浙江玉环市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示范带动强、投资效益高、环保能达标、吸纳就业多的优质项目。
通过制定印发《会东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细则》,会东全力纾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兑现、要素保障、融资支持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同时,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一站式”,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当好“店小二”,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撑。
生态文旅让“文旅强县”更有持续力
漫步、留影,再体验一场特色农家乐……走在会东姜州花湖景区,微风徐来,路边的石榴从开花到结果,仿佛一生漫长时光流转徘徊。闲来无事,还可以在景区内体验种菜的快乐,这就是会东“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小小缩影。
近年来,会东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川滇文旅康养新地标,老君峰、姜州花湖、马头山生态旅游示范区、鲹鱼水乡、野租泉民俗生态度假区等旅游景点连点成线。截至目前,会东已建成1个4A级景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6个3A级景区,大凉山旅游名镇、国家森林乡村、国家森林小镇创建等也在同步推进。
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会东县培育打造了“双黑美食节”“金沙江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做大擦亮“川滇明珠·康养福地”文旅特色品牌,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更多外来游客到会东体验美景、美食,充分宣传推介了会东的特色旅游资源,会东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随着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发电,会东沿江乡镇高峡平湖景观已然呈现。为了让移民群众吃上“旅游饭”、挣上“康养钱”,会东县委、县政府出台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战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研学”全链条,加快推进溜姑“金沙会东”旅游度假区、大崇阳光康养度假区、姜州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阳光康养、滨湖康养、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旅+”,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精品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在会东,民宿游、康养游、乡村游等新业态已成为文旅融合新热点,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乡村,也催生了会东山山水水的乡村旅游活力。
农业固本、工业强基、文旅兴城……根据规划,到2026年,会东县将基本形成“1+2”现代工业体系、“5+3”现代农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凉山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到2035年,发展质量、规模和效益显著提升,三次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整体跃升,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新型工业化,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具有会东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