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扶”出幸福路 “赈”出好光景

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邵阳市召开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时序深秋,从雪峰山下到资水河畔,宝庆大地叠翠流金,万物呼晴。近日,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邵阳市召开,6个市县人民政府负责人、华容县东山镇桂竹村、犬木塘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协调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为新形势、新任务下湖南接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工作攒足了经验、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干劲。

邵阳市地处湘中偏西南,是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市州之一,“十三五”期间,该市89545名贫困群众告别“穷窝窝”,搬进“幸福里”。扶上马再送一程,邵阳市接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通过就业驱动、产业带动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让群众吃下稳定增收“定心丸”、走上持续发展“致富路”。

1天时间、3组线路、8个点位……与会代表进社区、下车间、问群众,实地考察邵阳市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产业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看搬迁新貌、思发展良策。

深秋里的新邵县白水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活力迸发,一片“丰”景。在研学基地农耕体验区,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孩子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碌采收。研学基地项目采取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组织白水洞村52名群众参与家门口务工,为16名搬迁群众发放劳务报酬35万元,充分发挥了“赈”的实效。

近年来,该安置点还利用紧邻白水洞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建成月亮湖生态农林科技园,吸引大批游客上门观光、采摘、消费,形成“旅游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能人+农户”等产业模式,带动搬迁群众5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2021年,该安置点被文化和旅游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为“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制作滩头木版年画、一针一线“绣”传承……隆回县城东幼儿园里“文化味”十足,孩子们在非遗创客空间等九大功能室解锁童年“新玩法”。为让搬迁户的孩子就近入学,政府投资4000万元在兴业小区安置点附近高规格新建了城东幼儿园,可容纳近600名幼儿就学。自2021年9月开园以来,这些经历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孩子们告别了跋山涉水上学的历史,开始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走进湖南省就业帮扶基地——湖南和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目光所及是一条条智能化制鞋生产线,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各类运动鞋。该公司坐落于隆回县高新区,紧邻两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为当地解决就业2000余人。隆回县通过产业园区与安置区“两区共建”模式,拓宽产业就业渠道,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在城市生活的梦想。

资水悠悠,湖南省实施以工代赈重点项目——犬木塘水库工程建设正酣,工人们抢抓秋日好时光加紧施工,拉快龙湾岭水库抬填工程“进度条”。据悉,该工程对水库(枢纽)建设、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库岸防护工程、水库抬填工程等六大块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通过在总投资9.62亿元的193个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预计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69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9亿元。

“十四五”以来,湖南紧紧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开展“五个一批”,多举措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在全省32.78万有劳动能力搬迁群众中,目前已有32.7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9.76%。

搬出大山天地宽,击鼓催征启新程。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周年,湖南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质量推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扶”出幸福路,“赈”出好光景,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的大文章中奋力书写“精”彩一笔。

2023-11-10 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邵阳市召开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702.htm 1 “扶”出幸福路 “赈”出好光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