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 本报记者 成静

今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从高山到草原,沿沃野至河畔,广袤辽阔、地大物博的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

“《意见》的主题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简要说就是六个字:高质量、新篇章。”在11月9日国新办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将《意见》概括为一个主题、五个战略定位、两个阶段目标、七项重点任务和若干保障措施。

2027年综合经济实力达全国中等水平

郭兰峰表示,《意见》提出了两个阶段目标:第一个是到2027年,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内蒙古人均收入35921元,全国36883元,也就是说这两个目标既符合实际,又需要作出努力才能赶上的。”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新型能源体系基本建成,“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提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继续走在前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谈到《意见》的特点,郭兰峰表示,主要有四个。

内蒙古草原、森林和湿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0.5%、10.3%和8.6%,其中森林面积全国第一,草原面积全国第二,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因此,《意见》的第一个特点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第二个特点是突出发挥内蒙古的优势产业特色。内蒙古风能资源全国第一、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二,承担的煤炭保供量超过全国的1/3,外运煤、外送电和新能源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另外,内蒙古粮食产量全国第六,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绒产量全国第一,是国家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第三个特点是突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是落实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内蒙古边境线有4200多公里,拥有对外开放口岸20个,全国近一半的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怎样建好这个桥头堡,《意见》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比如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协作互动等。”郭兰峰表示。

第四个特点是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而且边境线很长。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或者不能使老百姓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那就很难实现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目标。所以,《意见》提出了一些措施,包括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守边固边兴边等。”郭兰峰说。

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质升级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宏范表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2022年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5842.2万吨,增长14.7%,进出境中欧班列7337列,增长19.1%。

郑宏范介绍说,接下来,内蒙古自治区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质升级。

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中欧班列有东、中、西三条主要运输大通道,其中内蒙古的满洲里口岸和二连浩特口岸,分别是东线和中线通道的主要进出境口岸。我们将以这两个口岸为基础,在东线以满洲里口岸为节点,在中线以二连浩特口岸为节点,构建起内连京津冀、外接俄蒙至欧洲的开放大通道。”郑宏范表示。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据介绍,2015年以来,内蒙古举办了四届“中蒙博览会”,成功打造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品牌。接下来,还将积极申请设立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功能,深化与蒙古国、俄罗斯在农牧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

加强区域协作互动。“京津冀是内蒙古紧邻的最大市场,我们将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开展港口资源共享和内陆港合作。同时,要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互惠合作,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郑宏范说。

持续推进内蒙古农牧业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潘扬彬表示,《意见》对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建强设施夯基础,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二是科技创新提产能,重点要推动育种创新和技术集成。三是产业壮链增效益,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创响一批品质过硬、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蒙字号”品牌。四是深化改革激活力。“不但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还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潘扬彬说。

农牧业绿色发展是内蒙古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一环。潘扬彬表示,近年来,内蒙古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水土资源约束偏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压力大等问题仍然突出,推进内蒙古农牧业绿色发展还需要持续发力。

加强水土资源保护。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内蒙古实施以工程节水为主、农艺节水配套、机制节水引导的集成节水措施,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逐步扩大内蒙古黑土地保护利用范围。

加强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要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支持开展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推进化肥农药科学使用。还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支持内蒙古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促进草原休养生息。以黄河流域为重点,落实禁渔期制度,修复水生生态系统。

锻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要推进加工流通绿色转型。支持内蒙古推广绿色加工技术装备,发展农牧产品综合利用加工,健全农畜产品绿色低碳物流体系,降低全产业链资源损耗。还要拓展农牧业生态价值,支持内蒙古充分挖掘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23-11-1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685.htm 1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