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氏文化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倡导孝亲尊师、爱家爱国情怀,助力家庭更加和谐美满,主张在履行好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家族责任的同时,还要有社会责任、坚定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让传统文化的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 王 炎 文/图
打好文创产业发展“组合拳”,联动文化产业链布局拥军助残项目,不仅是讴歌军民鱼水情,弘扬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丰富退役军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文化拥军品牌的生动实践,还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扶弱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坚定“四个自信”,勇于走出家门、参与实践,进而融入社会、提升适应社会发展和改善自身状况,能让广大残疾人在精神上有寄托、人格上有尊严,有利于营造文明和谐团结友爱的社会文化氛围。
传承传统文化
汲取奋进力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走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稳中有进,文化产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我国一项重要工作。许多人将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联系起来,尤其是,将文创产业链与拥军助残结合起来,传承文化的同时,给人以奋进的力量。燕氏文化创始人燕保君就是其中的代表。
燕保君,出生于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江苏沛县,祖上四代都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燕保君自幼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传承父辈精神,不忘初心,融合传统易学文化精髓,大胆运用创新性思维,2010年著作《燕氏姓名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并在新华书店正式发行,2012年成立姓名学研究所,2014年创立北京天秘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天秘轩”)。20年来,燕氏文化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通过传承和弘扬汉字、姓名文化,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升华,从而应用到家风、家教、家庭和谐、家庭教育、婚前指导和婚后疏导等综合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方方面面。
燕氏文化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倡导孝亲尊师、爱家爱国情怀,助力家庭更加和谐美满,主张在履行好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家族责任的同时,还要有社会责任、坚定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让传统文化的理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一路走来,燕氏文化始终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为指导思想,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奋斗目标,以“守正创新”和“稳慢真”为发展理念,以“中华民族族族兴旺、功在当代代代传承”为宗旨,为实现美满家庭、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家庭和谐幸福模范和新时代的文化企业家,持续地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在国学全面复兴的大背景下,燕氏文化凭借积淀多年的深厚底蕴,通过文化产业链布局,2023年10月份相继在徐州和泰州启动文化拥军助残项目,联动全国108家保君书院、324家婚俗体验区等,从多个维度开展文化拥军助残工作,为转业、退役军人和残疾人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和谐文化培训,提供就业创业机会、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收获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文化产业助残
传递社会温暖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鲜明主题。
残疾人事业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合力推进的光荣事业。让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燕氏文化产业链布局文化拥军助残项目,旨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扶弱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目的是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培育助残社会组织,发展残疾人公益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志愿助残服务。
在项目启动现场,燕氏文化传承代表孙吴檍蕊向与会者介绍了通过以文化产业链布局文化助残、打造社会化的助残爱心联盟和开展定时技能培训的计划。到今年底,将举办4场文化产业助残活动,预计培训上百人以上,扎扎实实参与社会助残事业中去,进一步“点亮”残障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主办方代表徐州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创始人、2008年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全国热心公益先进个人、江苏省慈善之星郑复生,分享了他20多年来风雨无阻组织残疾人士参观展览、游园、读书会、看电影等社会公益活动的历程,为特困残障人士募捐爱心款、用爱的力量支撑残障人士温暖之路的点点滴滴。
燕氏文化创始人燕保君从四大方面介绍了文化助残项目的总体规划:一是总结过往20年来燕氏文化体系完整、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布局模式,解读其顶层设计——保君书院家庭和谐文化产业链、保君书院婚俗文化产业链、保君书院文创产品产业链等九大产业链;二是介绍本次文化产业链助残活动的亮点。活动将携手徐州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捐赠燕氏文化“七道圆融”专著,助力残疾人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家庭和谐文化,树立残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观念,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全面提升残疾人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三是展望七个维度文化助残体系和理念。燕氏文化将从家庭和谐文化大讲堂、残疾人人才差异化培养、红色文化全国行活动、双节联动系列活动、传播百城千店月老素食健康文化、促进公益在线直播化、促进共同致富双帮化等七个维度开展文化助残的具体工作,建立多种形式并存、多种业态相互补充的新时代文化助残新格局;四是分享文化助残典型案例。分享了海南省盲人协会副主席符凯皓在燕氏文化帮助下,由北京天秘轩购买并学习盲文翻译软件、盲文编辑设备等,从而实现家庭美满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常州保君书院婚俗体验区王廖力敏成为家庭和谐文化讲师,她的生动讲解,让大家感受到文化产业链助残活动能够切实帮助残疾人;以“开展双节联动系列活动”为例,通过每周举办“周末公益相亲”、每年举办“月老文化艺术节”,帮助残疾人参加相亲,参加结婚纪念日;通过参加相亲,选择如意伴侣,完成婚姻大事,为残疾人解决相亲难的社会痛点。
另外,燕氏文化在全国108家保君书院和324家婚俗体验区延伸出的文创产业链,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残疾人通过参与相关产业链布局,获得一技之长,找回人生自信,从而实现文化自信,懂得负起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从被服务到自强独立,实现家庭和谐与自信自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征程是追梦者的远征。希望来参加启动仪式的残疾人,所有的残疾人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乐观向上、拼搏有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梦想,同全国人民共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燕保君说。
活动最后,燕氏文化传承机构和徐州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签订文化助残合作协议,为文化助残单位颁发助残证书和铜牌,表彰为文化助残事业作出贡献的集体,宣读《文化助残宣言》:“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无障碍、包容和平等的文化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我们呼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以实现这个宣言所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让我们共建充满美好文化的社会,让每个残障人士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
开展文化拥军
承担社会责任
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家卫国“最可爱的人”,脱下军装,他们是投身新时代建设的“最美的劳动者”。退役军人为保家卫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值得备加关心、备加爱护。
2023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为加强燕氏文化对退役军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表达对退役军人的关怀之情,10月18日,燕氏文化产业链布局文化拥军项目启动仪式在泰州举行。
在启动仪式上,燕保君表示:“我们通过多形式并存、业态相互补充的新时代文化拥军新格局,开展文化拥军工作,为转业和退役军人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和谐文化培训,以及就业创业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助力退役老兵提升文化素养、退役军人收获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为社会进一步作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燕氏文化传承人、姜堰婚俗体验区指导师、紫气东来餐饮店联合创办人钱建呈说:“我从军人到文化传播者,再到文化拥军参与者,一路走来‘退役不褪色、换装不换心’,转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和使命。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为大家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我努力的第一目标。”
以本次拥军互动为契机,目前全国108家保君书院和324家婚俗体验区,通过文化产业链布局,将为退役军人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将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导师库,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激发退役军人的创业热情,以创业促进就业。通过文化拥军促进退役军人自信自强,在承担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基础之上,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此次拥军项目的启动,宣告燕氏文化产业链布局文化拥军的决心,弘扬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价值观,营造了爱国拥军的浓厚氛围,既激发大家爱军拥军的热情,又丰富了退役军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退伍军人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我们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燕氏文化的传承者们将共同播撒爱的种子,成为爱的使者,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的心田,让文化拥军助残行动在中华大地接续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