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观察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掘合作共赢新机遇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德国贺利氏特种光源项目建设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 牛纪伟 王炳坤

总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项目火热施工、华晨宝马总投资100亿元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总投资超过350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正在建设……今年以来,一批外资大项目在东北落地生根。

无论是全新布局,还是增资扩产,东北持续释放的投资吸引力,既反映出老工业基地高水平对外开放呈现出的积极变化,更彰显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外资大项目量质齐升

前不久,创新纯电动宝马iX1车型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工厂下线。此前,华晨宝马宣布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与之配套的总投资100亿元的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我们致力将沈阳打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实现电芯、电池、电力驱动系统和电动车的全产业链生产。”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说。

沙特阿美、宝马、奥迪……近年来,一些跨国巨头持续“重仓”东北,从规模到结构,东北正成为其全球布局中的产业高地。

规模体量大。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与中国企业共同投资837亿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项目正在辽宁省盘锦市火热建设。自今年3月开工以来,该项目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23%以上,建成后将成为一座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基地。

技术含量高。沈阳铁西,德国贺利氏特种光源项目建设工地,几座厂房初见雏形。这个项目今年7月开工,按进度,有望明年4月投产。“我们的高技术产品可应用于环境、电子、汽车、新能源以及半导体等领域,提供从红外到紫外的光子级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王青田说。从新能源汽车到高端装备制造,从新材料到生物制药……高新技术项目正在东北聚集。

结构优、动能足。在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这是奥迪品牌在中国的首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将成为其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工厂。明年底开始陆续投产三款纯电动车型,规划年产能超过15万辆。

在沈阳铁西区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今年在建的30多个外资项目,个个成色十足:新加坡和英国合资的汉科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将生产芯片材料及集成电路元件;日本安川电机正在建设新型电机生产线……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少红表示,这些新兴产业的入驻,将改变铁西区的传统制造业结构,聚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外资与东北同频共振

在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送料机器人来回穿梭,工业机器人精准加工。作为德国纬湃科技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这家公司3年来已在吉林省投资超过5亿元。

是什么让外资与东北同频共振,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中国市场潜力无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断地在中国,尤其在长春扩大投资。”纬湃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怀生说。

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西班牙海斯坦普汽车组件二期项目即将收尾。海斯坦普汽车组件(沈阳)有限公司落户沈阳11年。“公司最近接到未来3年的订单已远超现有产能,为此我们计划投资超过4亿元分期扩产。”公司负责人说。

工业基础实力雄厚。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不仅积累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对高水平外资项目“引得到”“接得住”。德国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现在全球每3辆宝马汽车就有一辆产自沈阳,公司看重沈阳的汽车产业和人才基础,因此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黑龙江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惠企政策到位,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卢卡·马纳蒂说。作为世界一流农业和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服务公司,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近3年在黑龙江省新增投资9000万美元。

共谋振兴中合作共赢

围绕正在建设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项目,今年,盘锦辽滨经开区已有13个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新项目开工建设。“我们更加关注大项目带来的支撑作用,推进我们从传统型化工园区,向精细化工新材料型园区跨越。”辽宁盘锦辽滨经开区管委会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段俊雄说。

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5.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有力推进,东北经济发展态势向好,外资敏锐捕捉到合作共赢新机遇。

9月25日,中国(辽宁)—中东国家经贸合作交流大会在沈阳举行,来自科威特、沙特、卡塔尔、阿曼、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数十位政商嘉宾出席,37个项目完成签约。

10月19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在沈阳召开全球供应商大会,发布升级车型的下一代零部件订单,吸引了近千名供应商代表参加。不少海外供应商在会后与沈阳开展对接,洽谈投资落户。

锦湖轮胎(长春)有限公司已经落户吉林近20年。总部位于韩国的这家公司利用吉林的地理优势和通道优势,外贸取得亮眼成绩。公司总经理杨昌明说:“中欧班列货运时效的稳定性高,而且受自然环境灾害影响小、连贯性强,大大缩短了运送时间。”

据吉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赵海峰介绍,吉林正着力畅通国际开放通道,抓好“滨海2号”国际交通运输走廊建设,推进珲春经俄港口至韩国、日本航线复航,畅通东北亚与东南沿海的海上通道,实现陆海联运、铁海联运。

从打通国际大通道,到举办各类洽谈会,再到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北各地持续搭建高水平对外合作平台。

2023-11-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552.htm 1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掘合作共赢新机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