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贤祝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强调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保险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视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六方面内容。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多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渠道丰富,全国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二是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提升。2023年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到6025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1/3。三是金融服务成本不断降低。2023年8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8%,较2018年末下降1.7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认为,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仍然不均衡,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居民、收入低微者等人群的金融可得性较低。
《意见》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广大中小微企业既是普惠金融多年发展成果的受惠者,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者。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调研显示,所调查企业反映,当前位列前三的困难中,资金紧张是其中之一,迫切需要成本低、效率高的普惠金融支持。《意见》明确,要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我们期待,随着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