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视窗

浙江:弱有众扶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本报讯 线下建设县级“助联体”服务中心、线上建成“浙有众扶”应用、不断拓宽“弱有众扶”工作内容……浙江正通过多样化保障模式,着力构建“弱有众扶”新格局,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本人还没去申请救助,社区帮扶员就主动上门了解情况。”高效便捷的救助让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新塘社区居民郑国羽很惊喜。

今年9月,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郑国羽的名字出现在“浙有众扶”应用预警名单中,社区救助协理员朱玲收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及时为他申请1万余元的临时救助金。

让政策精准找人、让困难群众少跑腿,是浙江打造高效救助体系的重要特点。据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曹渊介绍,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建设贯通26个部门数据的“浙有众扶”应用,一方面能及时主动发现就学困难等群体的家庭状况变化,推动救助关口前移;另一方面,群众遇到困难时又可在线上一键申请救助,后台大数据审核通过后,及时给予困难群众个性化救助帮扶。

“对照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收入等,系统可智能分析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生成‘一户一策’帮扶建议。”曹渊说,自系统运行以来,累计生成“一户一策”帮扶建议45.75万条。

线上主动发现,线下链接各种资源给予帮扶。为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浙江近年来在实现县级“助联体”全覆盖基础上,服务网络向乡镇街道等延伸拓展。

“由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助联体’,是链接困难群众需求端和救助帮扶供给端的枢纽平台。”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浙江通过县级“助联体”已联动社会组织2326家,撬动3100多家爱心企业参与救助帮扶,解决困难群众需求32.28万个。(李平)

2023-10-2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241.htm 1 浙江:弱有众扶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