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建军 祖智慧
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传承“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探索把“支部建进小区”,推动党组织体系延伸到“神经末梢”,实现小区资源力量由“散”到“聚”、干群关系由“疏”到“亲”、治理能力由“弱”到“强”,全面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打造“城市红管家”团队
人员由散到合。在城市居民小区构建“1+2+4”“城市红管家”团队,1名团长由各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2名副团长由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担任,分设文明劝导组、纠纷调解组、安全防范组、爱心公益组等多个管家团,平均每个管家团有38名成员。制定“城市红管家”团队管理办法,建立团长、副团长履责清单,团员履职情况作为原单位考核评价重要参考。
治理由疏到密。成立45个社区“综合执法工作站”,综合执法成员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工作站站长、社区党委书记任副站长、管家团团长担任“吹哨人”,对小区内违规行为、风险隐患等情况直报反馈。今年以来,开展联勤执法156次,清理乱堆乱放等各类违规行为112条,拆除违建135处。
服务由粗到细。建设212个“管家服务站”,把体量较小独栋楼、家属区等就近纳入管理服务范围。开发智慧服务小程序,通过“群众点单、管家统筹、服务上门”,开展家电维修、防疫宣传、暑期辅导、未成年人司法服务等公益活动。定期举办“小区圆桌会”,将“会议桌”从办公室搬到活动广场,组织居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和管家团三方见面协商小区管理。今年以来,成功解决店外经营、“僵尸”电瓶车、噪音扰民等1530个群众反映强烈问题。
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
党建互联增活力。探索建立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商等制度,推进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共驻共建,全面推行“双报到”制度,开展“契约化”共建,以公益亮点吸引区域内党员群众参与。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1856场次。
传播党的好声音。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员“家门口的学习客厅”,方便党组织就近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群众。定期召开网格会议、主题党日活动、党史理论宣讲等,邀请一线领导给党员上党课,打造红色课堂,讲好红色故事,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共计开展主题宣讲2210次。
开展志愿服务。探索设立红色党建小分队、乡风文明小喇叭、便民服务小跑腿、创业就业小平台、生态宜居小管家、网格治理小板凳六支志愿队伍,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关心关爱独居老人等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助力社区基层治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党员志愿活动765场次,服务群众5.4万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823件。
建好“社区红磁场”阵地
提升基础硬实力。制定《沭阳县村(社区)基本阵地规范化建设标准》,投入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对全县所有不达标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全县所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400平方米以上。为每个村(社区)设立38万元村级运转经费、1万元基层党建专项经费,有效保障基层运转。
增强需求响应力。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为民服务、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矩阵,群众可直接享受社保、卫健、民政、助残等68项便民服务。创新“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商议事机制,业主依托“智慧物业信息平台”可了解小区概况、物业企业运营、物业缴费、收支公示、报事报修、投诉建议、便民服务等,有效解决党员群众“办事难”“多跑路”问题。
释放玩乐吸引力。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为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1套运动器械、1套照明设备、1套影音播放设备,整合宣传、文化等部门资源联动下沉,广泛开展小区春晚、广场舞大赛、网络直播、红色电影等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今年以来,各中心平均开展特色活动10次以上,影响辐射群众达3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