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来自十万大山的基层医改创新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不断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3+6+N”基层医改模式,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 龚成钰

上思县地处广西西南部,坐落在风景绮丽的十万大山北麓,境内河流纵横交错且落差大,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美,享有“中国氧都”的美誉。

今年9月初,上思县《立足后发展县域实际探索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改革案例荣获第五届基医会基层卫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留不住医护人才、严重缺乏医疗器材、捉襟见肘的医保经费等现实,与国内其他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样,上思县现有的县域医疗体系根本无法满足群众对高质量诊治服务的要求。

作为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思县有大小河流28条,境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66%,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7%,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8.9万个,水质优于国家一级标准,仿佛一座世外桃源。

2011年,中国生态学会授予上思县“中国氧都”称号。

2022年11月18日,上思县入选全国12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是广西唯一入选县。

为此,上思县立足后发展县域实际,多举措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新出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医改“3+6+N”模式。

“3”指医疗、医药、医保等“三医联动改革”;“6”指“六大工作举措”,包括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卫生健康的工作机制、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持续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医防融合新体系、实现中医药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N”指狠抓“N项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搭建县域一体化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互联网+健康教育”平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打造“医疗健康集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等。

同时,落实“一网格两医护三干部”制度。把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含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卫生院医务人员和村医编进医疗卫生服务这张大网,建立基层健康管理团队,按时按质开展群众疾病筛查、健康管理和健康知识宣讲等工作。建立一把手健康责任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要求全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掌握本单位干部健康情况,增强干部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提出“管行业就要管健康、管业务就要管健康”。要求全县各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落实好干部职工职业病防治、疾病筛查与健康管理等工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创新医防融合支付方式

上思县属于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县,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淡薄,“有病不知不治”“病发离县寻医”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在医保“县域总额打包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框架下,引入“地方高发病风险消除付费(RED)”“重病发病早期健康管理付费(MES)”“按病种打包付费”(DRG)3种付费模式,整合财政资金、公共卫生资金以及医保基金,创新医疗行为参与方利益联结机制下的医防融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并推动医保付费关口前移,实现医保对居民生命周期全覆盖。

2022年11月,上思县被列入广西全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今年3月,该县正式印发《上思县探索医防融合地方高发病风险消除付费和重病发病早期健康管理付费方案(试行)》,并于4月预付200万元给上思县人民医院,用于探索RED和MES医保付费模式。

同时,建立“慢病管理+重大并发症”打包付费模式,把医保付费引入到慢性病管理,统筹医保结余留用基金和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将传统单一的慢病管理付费转变为“慢病管理+重大并发症”的健康管理付费。针对县域常见慢病,选取该病种一到两种重大并发症,把慢病及其重大并发症打包,由医保机构按病种实施预付,由县医疗健康集团承接,破解慢病管理“医防分裂”的困境,建立“预防+治疗”新型慢病管理模式。

据悉,新型付费模式的引入,旨在解决医保付费仅与治病挂钩的问题,实现医保对健康管理费用部分覆盖,建立居民全生命周期医保付费模式。

打造全民健康管理体系

十万大山因山脉众多而得名,这里古树参天,环境清幽,有着一派原始的森林景观,更是有“十万青山翠不黄,一泓温井寒仍暖”的千年古温泉。

据悉,上思县现有百岁以上老人32人,90岁以上696人。2012年,上思县曾被中国老年人学会授予“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城市”称号。为此,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县长王伟向医护人员发出呼吁:“要让上思人人都活到120岁。”

今年1月,上思县正式成立以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和8个乡(镇)卫生院(含分院)及87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上思县医疗健康集团,从而形成了一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针对县域常见病制定出“四高四癌”防治路径规范,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支持,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协助,由村医依据群众的年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身体情况等因素、医疗健康集团对辖区内参保群众精准实施筛查,发现疑似患者后推送至专家组评估。将传统的“人找医”变成了“医找人”,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把病人发现在基层、留在基层,化解群众“病发离县寻医”的窘境。

上思县财政投入资金420万元购买健康筛查设备,为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微诊室设备,为全县90个村居配备健康一体机设备。在全县8个试点村开展“四高四癌”筛查,目前已完成筛查8058人,累计接收转诊数762人,上转县人民医院数247人。

同时,实行“四方协议”撬动精细化的健康管理模式。RED和MES医保付费启动后,医保机构、医疗机构、村医和病人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医疗行为参与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与义务,撬动医疗行为参与各方参与精细化健康管理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上思县乳腺癌“四方协议”已完成首批签约10人。

上思县通过整合型慢性病管理体系,以县整合型慢性病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把病人和家属培养成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病人作为医疗资源的消费者”向“病人作为医疗资源的提供者”转变,实现医疗、公共卫生、社会照护的资源整合。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医防融合,不断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机制。同时,投入2000万元搭建全县医疗卫生管理数据集成平台,已经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系统全覆盖。

2023-09-22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不断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3+6+N”基层医改模式,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1654.htm 1 来自十万大山的基层医改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