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利韦 石培璋
□ 本报记者 罗勉
近年来,广东省汕尾市通过完善市、县、镇、村党组织四级书记抓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建平台、明奖惩等“四建三明”工作体系,实施“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
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逯峰表示,汕尾市锚定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推动“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走深走实,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保障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明晰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增强镇一级治理能力
近年来,汕尾市重构横向为镇村组三级、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的“田字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重塑“五治一体”治理格局,融合为党建引领“三三五”基层治理经验做法,让基层治理井然有序。
汕尾市制定出台《汕尾市巩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案》,明确2023年到2025年将推动形成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重点做好筑牢镇村组三级党组织堡垒、构建“四建三明”工作体系和落实四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治理责任等工作。
汕尾市城区委书记肖勇科表示,“四建三明”中的“明奖惩”有提醒、约谈等规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今年4月,汕尾市提出深化以镇(街道)为重点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平台,做强社会治理中心。
陆河县螺溪镇党委书记刘志扬介绍,目前螺溪镇各镇(街、场、区)社会治理中心均已完成提档升级工作,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截至目前,汕尾市56个社会治理中心已有47个提档升级。2023年以来,汕尾市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2125件,化解1922件。
训练基层治理“大模型”激活群众参与“新生态”
为将数字政府“一网统管”的理念落实到基层治理实践中,汕尾市将“民情地图”智能化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这个整合了粤政图、粤政易、“雪亮工程”等广东数字政府改革成果的现代化基层治理平台,让汕尾乃至广东基层治理“底数更清”。目前,“民情地图”汇聚了32个部门435类数据,建成“防止返贫监测”“应急管理”等35个应用场景。
仅靠“智治”还不够,还需“人治”来“耦合”,从而训练出更精准的基层治理“大模型”。“民情地图”推动着网格化管理与基层数据资源深度融合。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网格员蔡智雄说:“我们在辖区巡查走访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会通过钉钉App上报镇社会治理中心,整个事件的详细处置过程都会反映到‘民情地图’上,群众还可以通过平台建言献策。”
治理、反馈、再治理,善治提质。汕尾市城区金町村党总支书记陈威介绍,现在村里大小事的费用支出,每张发票都得上传“民情地图”,不“上图”不能报销。“民情地图”群众端“善美村居”小程序上的“我要看账”“我要监督”等应用,让群众共治的参与感更强。
“微网格”中的“绣花功夫”绘好基层善治“同心圆”
汕尾市目前已将全市划分为4500多个“小网格”,“小网格”下面的“微网格”如何提升治理水平?
陆河县委书记罗炳新表示,在“大中小”网格基础上,依托党员中心户拓展,用“绣花功夫”打造“微网格”,成就“大稳定”。
在陆丰市乌坎村,全村21名网格员负责21个“小网格”。陆丰市政协副主席、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洪锦宗说:“我们以乌坎村为试点,构建‘大中小微’四级网格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触角’向基层末梢延伸。”
汕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壮勇表示,近一年来,汕尾不断探索完善党建引领“三三五”基层治理经验做法,“民情地图”应用场景愈加丰富,网格化服务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2022年以来,汕尾市有超过48万起网格事件被及时发现上报并解决,98.63%化解在村一级,1.37%化解在镇一级。汕尾市委政法委数据显示,近年来,汕尾信访总量、刑事和治安警情、安全生产事故等指标连续保持全省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