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琳报道 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编著的《深入笃行习近平经济思想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书出版发行。书中刊登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的文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朝着高质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文章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巨大成就,塑造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探索了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新路子,逐步成为新时代引领我国对外开放的光辉旗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文章表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从国内看,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新形势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为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蓄力量;有利于与共建国家深化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增添更多稳定性,提振各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全球或区域组织文件中,形成了广泛国际共识。
对于如何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文章谈道,我国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对接互认,发布《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制定《“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等,致力于通过一个个项目建设,为共建国家人民带去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电力、清洁的饮水以及就业和技能培训机会。
同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并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督促指导走出去企业严格履行环保责任。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已由立柱架梁、全面推进,进入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阶段。
文章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着力在五方面落实推进。
一是着力夯实发展根基。进一步深化与共建国家政治互信,加强战略规划对接,探索建立更多合作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二是着力拓展合作新领域。积极推进绿色、数字、创新、健康等领域务实合作,实施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加快培育数字领域合作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创新领域合作潜力,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三是着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战略通道建设,巩固提升中欧班列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四是着力强化风险防控。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加强境外项目管理,细化实化境外项目风险防控“一案一策”“一企一策”。五是着力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做好政党、议会、智库、地方、民间、工商界、媒体、高校等多层面交流,深入推进“丝路一家亲”行动,促进与共建国家人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