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绿水青山逶迤去 此卷长留天地间

□ 甄敬怡

盛夏,置身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只见“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工作人员介绍,余村所在的安吉县名取自《诗经》“安且吉兮”,是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乡。抬眼间,远山青翠,近水碧蓝,一近一远之间,真仿佛一幅中国山水画跃然眼前。

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余村”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如今置身其中,深感名副其实。山水相映,白云悠然,游人美景相映成趣,“两山”石刻挺立其间。此情此景,又像是一幅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动答卷。

伴随着“两山”理念的家喻户晓,余村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曾经,在风起云涌的经济发展大潮中,经济和生态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调研,在听到余村毅然关停矿山发展休闲经济的汇报后,有感而发:“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这样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了,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这个面临转型发展的小山村“一锤定音”。余村从一个饱受环境污染困扰、开山卖石的“污染村”,变成了春满茶园、青山叠翠、山水致富的“绿色村”。

而真正探访余村后,记者发现,逐绿而行十八载,如今余村所蕴含的“绿色”基因,远比故事中讲述的要丰满。

漫山遍野的毛竹林间,一篇“竹文章”正在写就。余村“以竹代塑”产品展上,小到竹牙具大到竹家具,各种各样的竹制品让人大开眼界。用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山水相依的余村,正在探索“零碳”生活。据介绍,安吉县作为著名的“中国竹乡”,有竹林101.1万亩,全县竹产业总产值近200亿元。与此同时,安吉县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竹林碳汇改革,成功争取国家级竹林碳汇改革试点。依托竹林碳汇改革,这里开始书写“空气也卖钱”的新传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余村,诗句里的“青”,指的是青年。在绿水青山间引智引才,余村以数字游民、创业青年、就业大学生为重点,重构逆城市化大场景乡村优势,吸引聚集国内外青年人才1000人次,建设完成大型人才社区“青来集”。余村携手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一盘棋统筹引进人才和资本,发展“大余村”。

“‘大余村’计划整合全域自然资源以及咖啡馆、民宿等各类空间,到明年累计推出3000个‘大自然工位’,配套5分钟服务圈,保证通电畅通、网络畅通、交通畅通,让青年人‘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灵感可以肆意生长’。”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

从余村出发,一路上,可见串联起周边村庄的余村大道已经全线贯通。山路迤逦处,皆是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原有的余村不足5平方公里,如今的“大余村”总投资群扩大到47平方公里,延展区覆盖了3个乡镇的24个村,面积达245平方公里。

强劲的“绿色”心跳跃动着余村,也带动着安吉。绿水青山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展现出更广阔的溢出效应,“美丽经济”发生着更深层次的蝶变。优良的生态环境、区位条件和营商环境相叠加,如今的安吉,加速打造“两山”未来科技城、灵峰“智慧谷”等科创平台,呈现出新经济企业竞相投资、人才加速集聚、产业优势日渐凸显的良好发展态势。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链智电、飞天云动、濠暻科技、中宝新材、梅斯健康、盛大科技等6家新经济企业顺利上市,32个新经济项目在安吉安营扎寨。

今天的余村,身后是生机盎然的故乡,眼前是天高云阔的世界。这幅绿色长卷,展现着无止境的创新和探索,无声却有力地回应着时代之问。

2023-08-2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0083.htm 1 绿水青山逶迤去 此卷长留天地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