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亚光
烟波浩渺,明月如轮。
这是海上生明月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今日白洋淀的一景,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则影像。当下,雄安新区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日渐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包括白洋淀治理效果显著。
水墨画卷
那天,我们一行40多人考察雄安新区白洋淀治理成效。大家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出发,乘大巴来到白洋淀,换乘了一艘机动船在水上航行,目的地是望月岛。这片碧波一眼望不到边,据说方圆达300华里。华北大平原,总体干旱少雨,可偏偏在这干旱少雨的土地上,突现一片如此巨量的水源,似有神力汇聚了海量的清水,真是不可思议。据说,几年前这里的水没有这么多,而且污染严重。
我随船一边前行,一边观察着四周。周围好似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铺展。大水浩浩汤汤、波浪起伏,远处忽然冒出一片墨青的芦苇,一会儿,芦苇又渐渐退到身后;倏忽间,水上又现出一丛翠绿的荷叶,荷叶托举着朵朵红莲。船上的人们争相把脸转向玻璃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年轻人忙从包里拿出手机对着荷花拍照、录像。阳光斜照着机动船,因为有凉风,大家并不觉得太热,反而感到很舒爽。
船穿过一片又一片芦苇,闪过一丛又一丛荷叶荷花。忽然,几只彩色的绿头鸭划过水面,一只白色的大鸟鸣叫着展翅翱翔于蓝天。水里一条红鲤鱼或许受到机器声的打扰,在离船只有几米的地方,“哗啦”一声从水里跳了出来,那漂亮的空翻动作引得众人齐声喝彩。
船行大约40分钟,前面朦胧浮现树木和房子的轮廓。树和房越来越近,水边好像还有木质廊道。大水中居然住有人家?感觉好亲切,我们一群人,好像在外漂泊很久的游子突然遇到了“故人”。
望月岛到了。
“月神”出浴
一到岛上,我放下行李,不顾舟车劳顿,独自外出考察望月岛的地形。
我用不到20分钟时间,沿着环岛步道绕岛一周。望月岛呈心形,南窄北宽。岛上杨柳依依、绿树成荫,还有凌霄、紫薇等花卉。岛上共有十几户人家,红砖蓝瓦房,整整齐齐,但大部分人不在岛上居住,不少房子关门闭户。只有六七家在岛上常住,他们都经营着农家乐或是做点小买卖。
我们住宿吃饭的那家人院子里种着一株巨峰葡萄,正值葡萄成熟,主人热情地把一大嘟噜一大嘟噜的紫红葡萄摘下来,送给我们吃,味道真好!
晚饭极为简单,匆匆吃过,我就和刚认识的一位年轻记者袁猛一起去望月。
在望月岛北端,我俩沿着在淀水里安装的曲折木质廊道漫步赏景。此时,太阳刚刚退进稀薄的云层,月亮还没露头,只见西天晚霞变幻。早来的几个年轻女记者手持相机向天拍摄。还有一对青年扮作渔翁渔婆在栏边垂钓,好一幅秋水夕照图!
天渐渐暗下来,我和同伴沿着木廊移步到望月岛东北角一小块陆地上。此处盛开着一片白莲,还有一簇红蓼花。我们大口吸着花香,边等待边向南天眺望。蓦然,东南方水天接合处,一轮血色巨月蹦了出来,徐徐上升。月亮颜色与周边的天空交替着变化,月色由红变黄,由黄变白,月亮周边的天空则由暗蓝变青蓝,由青蓝变天蓝直至浅蓝。随着月亮越来越明,周边的天空仿佛渐渐淡去,竟至于虚无。月亮似在虚空里悬着的一轮放光的玉盘。一幅“月神”出浴图就算完成了。当我们需要仰头览月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衣单衫薄,淀风微微、凉意嗖嗖。
该回民宿了。
人水共融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治水成为政府、机构、民间共同的行动。政府推动各种资金资源汇聚于此,机构采取各种措施、各种技术改善、监测检查水质情况。民间牺牲一些暂时的利益,严格禁养鱼鸭,清淤补水,让淀水休养生息。
随着时间推移,污染水体不见了。白洋淀的水变多了、变清了。
虽然时间过去了好久,但那天傍晚,我在望月岛上与房东女主人的对话似乎还响在耳边。
“老板娘,白洋淀里的鸭蛋现在多少钱一斤?”
“近两年政府搞白洋淀治理,为了让淀水变好,现在村里不让大家在淀里养鸭了,哪里还有鸭蛋啊!”
“那鱼呢?”
“一样的,不让养了。自然生长可以。我老公今天在水上跑船时,顺手捞到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鲤鱼。”
“淀里群众的生活咋办?”
“我们办起了农家乐,也有从事其他营生的,还有外出打工的,总之闲不住。”
“习惯吗?”
“我们都习惯了,挺好的。”
是的,为了大美雄安的建设,为了让“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白洋淀人民作出了努力。当然,生态环境改善的益处首先也由他们分享。现在,白洋淀里这个小岛上的居民已经与水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生态融为了一体。
望月岛属于王家寨村。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人到王家寨考察产业发展情况。村民们向我们展示了蒲草和芦苇编织手艺。一个芦苇画工艺大师的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说,这位大师的一幅芦苇画能卖上千元。而他制作一幅芦苇画仅需半天,原料是芦苇、薄木板和胶。
同那位用坚守记住乡愁的农家乐老板娘一样,芦苇画工艺大师的事业与这片淀泊的发展息息相关,白洋淀人正收获着这片“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