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7月新闻发布会,对上半年经济形势走势进行分析解读

□ 本报记者 张洽棠

“近期,跨国公司高管纷纷访华,正是投下了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任票’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票’,也佐证了‘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7月18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对本报记者的提问,回答掷地有声。

的确,外资企业纷纷看好并投资中国,而中国经济半年报的诸多亮点也印证了“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回看上半年经济运行,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持续恢复,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上半年同比增长5.5%: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根据7月17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三大需求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加快回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7.2%;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2.1%。

针对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金贤东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从投资看,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高2.2个和8.7个百分点;从外贸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增速;从区域看,重大战略有序实施,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稳步推进,横琴、前海、南沙合作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三是发展动能加快培育壮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及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2.7%、16.3%;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基本稳定,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创新成果集中涌现,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0%、54.5%,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四是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巩固。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保持稳定;能源供应保持稳定,特别是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有力,6月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99亿吨的历史新高;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不断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恢复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需求不足、动能不强、信心偏弱和一些领域风险累积等困难挑战。”金贤东表示,当前面临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也都能够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促进发展的办法来逐步加以解决。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办好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的大事难事急事,全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向优、增长动能持续增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板与锻长板并进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此,金贤东表示,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在补短板、锻长板这两个方面集中发力,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补短板,夯实安全发展基础。紧紧围绕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重点抓四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二是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持续推进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提高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三是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保障能源、粮食等各类重点物资安全有序运输。四是完善多层次风险监测体系,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切实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

着力锻长板,加快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重点是3项工作:一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二是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石化、新能源汽车等生产力统筹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同时,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营造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建机制、促交流、解难题

7月3日、10日、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分别主持召开了3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与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认真听取了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这几场座谈会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据李慧介绍,受邀的企业来自设备制造、钢铁冶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能源、邮政快递、互联网信息、餐饮等多个行业,兼顾了大、中、小型不同规模,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就是要尽可能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李慧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挥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及时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举措,认真研究论证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并组织引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共同为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力吸引外资:强化政策出台实施、研究缩减负面清单

近期跨国公司高管纷纷访华,投资布局动作不断。5月31日,特斯拉CEO马斯克抵沪;6月14日,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抵京……苹果、星巴克、赛诺菲、英特尔、西门子等多个跨国企业高管也相继来华。

金贤东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会同有关方面推动出台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定优化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东北等地区。随着有关政策持续显效,我国利用外资保持稳中提质的态势,前5个月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5.9%和7.5%。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凸显等因素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金贤东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强化政策出台实施。在落实好已出台的稳外资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综合性政策,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资外资企业务实合作。同时,抓紧评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效果,深入了解有关方面诉求,研究缩减海南自由贸易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措施,扩大市场准入。另一方面,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为企业来华投资和生产经营提供便利条件。

2023-07-19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7月新闻发布会,对上半年经济形势走势进行分析解读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9267.htm 1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