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杭锦后旗不断壮大资源循环产业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3年6月5日~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杭锦后旗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发挥重点企业、园区的推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发展废弃物、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有效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环境损害,形成了“农牧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的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新模式。

生物热电联产——实现资源再利用,推动农业绿色生态循环

杭锦后旗是典型的农业大旗,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长期以来,除少量用于喂养牲畜和堆沤还田外,大部分秸秆都被当作燃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秸秆燃料逐步被电和煤气取代,秸秆处置难问题凸显。焚烧还田容易造成空气污染,还会破坏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粉碎还田,埋入地下的秸秆可能成为病菌和虫卵的温床,需施撒农药治理病虫害,两种处理方式均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2018年,杭锦后旗引进龙基能源集团,在蒙海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2.77亿元建设杭龙生物质直燃电厂,将各种农作物秸秆等农林业废弃物直接燃烧产生蒸汽后,利用蒸汽进行发电,燃烧烟气通过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处理,达到超净排放标准。该项目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1亿千瓦时,销售收入约1.8亿元。年消耗农林废弃物燃料约30万吨,节约标煤量约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约21万吨。该项目自2019年5月首次并网发电以来,从杭后、前旗、中旗、五原、磴口等地收购农作物秸秆130万吨,节约标煤55万吨,发电量76120.919万千瓦时,实现经济效益57090.69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0万吨,相当于植树6700万棵,直接带动就业380人,间接带动近4000人致富。通过对秸秆进行规模化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在破解农林废弃物处置难题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对乌梁素海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生态乳业园区——农牧循环发展助力绿色低碳

2020年,杭锦后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决策部署,依托“巴彦淖尔·伊利高端有机乳产业集群样板项目”建设生态乳业园区,园区设计存栏奶牛10万头,助力巴彦淖尔市打造世界一流的有机高端牛奶基地。截至目前,该园区共有12家养殖企业入驻投产运营,奶牛总存栏达5.45万头,日产原奶665吨,带动就业1000余人。该园区日产生粪污约2200吨,已建成晾粪平台12.3万平方米、氧化塘25.4万立方米,集中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近期可投入使用。园区以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种养循环绿色生产为重点,坚持粪污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粪肥科学还田、提高耕地质量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奶牛⇌粮/经/饲”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效益提升的目标。一是粪污还田再利用。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液体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和氧化塘处理后,就近应用于园林绿化、农作物种植等。固体废弃物晾晒腐熟后用于农田施肥。该园区企业在养殖场周边流转连片土地5万亩,种植青贮玉米和燕麦草等优质牧草,处理后的粪污可以就近就地还田,开展有机肥替代增产培肥技术运用,实现种养循环。二是以粪换草降成本。该园区将粪污腐熟成为有机肥,以车为单位向周边农户换取等量农作物秸秆当作饲料,既降低了园区饲养成本,又推动农业化肥减量。

自2020年该园区运行以来,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养殖废弃物利用115万吨,肥水化利用25万吨,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通过有机肥替代技术,农田实现化肥减量不减产,施用有机肥的耕地,亩均减少化学氮肥施用30%左右。以青贮玉米为例,亩均增产15%~20%,粗蛋白含量提高20%左右,每亩作物收益增加400元左右。

生活垃圾发电——“变废为宝”为“绿色发展”探新路

传统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操作简单处理费用低,但会造成土壤、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垃圾产量日益增多,已有的垃圾处理厂难以满足需要。2020年,杭锦后旗引进四川能投节能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1亿元建设川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处理垃圾量达23万吨,年发电1.2亿千瓦时,解决了100余人就业。该项目将生活垃圾静置自然发酵后入炉焚烧,焚烧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焚烧的烟气经多重净化后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配套生物质带式干化系统,减少或不产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老大难“副产品”渗滤液。同时产生的热量还可为周边村组提供供热服务,产生的炉渣经过综合处理,可用于制砖、铺路、制作混凝土等,实现了吃废吐电。2022年底该项目建成运营后,承担着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乌拉特后旗4个旗县区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任务。该项目对比原有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主要优势在于:一是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消除垃圾填埋造成的土壤、地下水等二次污染,解决垃圾填埋场饱和的问题;二是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每吨垃圾可发电300~500千瓦时左右,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替代燃煤发电,碳减排效益明显;三是对环境影响较小,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和精细化管理,对焚烧过程和尾气、残渣、废水进行合理控制,垃圾焚烧发电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四是节约大量土地,垃圾焚烧发电厂占地面积较小,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仅15%~20%,可全部回收利用,相对于垃圾填埋,可节约土地资源80%以上。

自川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以来,已接收垃圾约8.02万吨,处理垃圾约6.95万吨,累计发电量约3013.70万度。该项目的运营结束了巴彦淖尔市生活垃圾简单填埋的历史,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生态环境,探索出“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由巴彦淖尔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提供】

2023-07-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8946.htm 1 杭锦后旗不断壮大资源循环产业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