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娟
□ 本报记者 郭建军
今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市场主体提升年”。截至5月底,晋中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2.7万户,1~5月份,新增市场主体3.33万户。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势头良好。
市场主体的增加,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自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高标部署、高效推动,晋中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主动牵头抓总、强化协调督导,立足部门职能,在全省率先设立高质量发展特色窗口,扎扎实实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建设,不断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为充分发挥金融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保障作用,晋中市通过建立工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组建服务团队等举措,为全市小微企业化解融资难等后顾之忧。
具体而言,就是把确实需要金融服务的市场主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做好传统信贷服务的同时,探索用好首贷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发布办理首贷业务的工作流程、材料清单、承诺时限等,提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线上直接办理业务的登录入口,帮助企业提前了解业务办理流程,一次备齐所需材料。
同时,晋中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还在全市各银行网点推出了“营业执照多点帮办”服务,打造了“一刻钟办照圈”,现已与10家银行机构签订协议,代办银行网点达300余家,预计全市代办网点将突破600余家。
截至目前,通过该窗口共发放各类贷款454笔,贷款金额达到42773.11万元,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感也明显获得提高。
“我们总部公司要重新成立一家新公司,晋中市旗下的75家连锁门店都需要重新办理营业执照和各类许可证。原以为办理药品和医疗器械许可证会比较麻烦,可出乎意料只用3天就拿到了证,这速度我想都不敢想。”晋中新长城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质管部经理许凤对晋中市行政审批效率之高赞不绝口。
同时,为降低生产企业因不了解政策或承租、装修后不符合条件而不能取得许可的风险,晋中市行政审批局和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首创“审检联动”服务,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审检联动运行机制指南》,通过建立工作联络、联席会议、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专班服务,实现行政审批与专家服务同步、数据查询同步、现场核查与线上线下同步、深度服务与转型创新同步,对重点项目、创业孵化器基地等项目提前介入。
为帮助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晋中市开通了“惠企直通车”,集成运用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实施一批质量攻关项目,创新一批“晋中标准”,打造一批“晋中精品”。现代发酵技术(山西)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不降低审批条件的基础上,市审批局积极探索,帮助其将实验室转化为生产企业,这也是山西省首家成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兴产品的典型案例。